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存在于主体周围,影响主体思想和行为的精神性成果的总和,其核心是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任一文化都与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紧密相关,并通过一定的隔离机制得以留存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域性、民族性和独特性。经过长期发展,体现在民族成员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形成文化习性,最终升华为文明。
华夏文明,又称为中华文明,以易(伏羲文化)诗书礼乐春秋为文明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夏,大的意思,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实则为一体。华夏皆谓中国。华夏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神道设教、礼乐教化,严华夷之辨,推崇仁义礼智信。易学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根本。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其又以各种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说,中国各地的华夏文明都是中国华夏文明的子系统,甘肃华夏文明就是其子系统之一。
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甘肃就是一座天然的艺术殿堂和文化宝库,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其条件得天独厚。
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推动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深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甘肃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对于甘肃深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第二,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甘肃历史文化悠久丰厚,民族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红色文化广泛富集。依托丰富而优质的文化资源,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归属感,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三,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甘肃历史上就有拱卫中原、护翼宁青、保疆援藏的战略地位,承担着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历史使命。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边防安全。

第四,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融合之地,也是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的见证地。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不仅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而且对促进各民族团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第五,有利于促进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于甘肃这样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六,有利于打造甘肃的特色经济。建立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将甘肃完全独特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源的契机。良好把握这一发展优势,甘肃将形成特色化的“增长极”,并为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发展借鉴。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华夏文化在甘肃长期积淀传承的升华,其从属于华夏文明,又具有浓厚的甘肃特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甘肃重要的特色的资源,是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为此,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协同二者使甘肃华夏文明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后发优势的支柱,良好地服务于缩小甘肃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至关重要。(本文转自《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的协同研究》,有删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