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3341”项目工程中,要打造的三大战略平台之一,就是“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有5个环节,即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保护是前提,传承是手段,展示是途径,创新是灵魂,发展是目的。从保护着手,通过传承、展示,特别是通过创新,来促进华夏文明在甘肃大地上新的发展,使我们的文化建设后发崛起、后发赶超、异军突起,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提出战略构想贯彻重大决策】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省委省政府为了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十八大精神和甘肃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构想。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省委省政府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也是国家对甘肃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的充分肯定,对甘肃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传承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说起历史文化,甘肃省可谓悠久丰厚;说起民族文化,甘肃省可谓多姿多彩;说起红色文化,甘肃省可谓富集多样。尤其重要的是独特文化资源是其他省份无法替代的。要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更准确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敦煌学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这些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有利于增强华夏儿女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要建设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历史区,始祖文化能够增强海内外华夏儿女文化归属感的源头性文化要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要建设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生态区,敦煌正是华夏儿女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文化圣地。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历史上,甘肃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是拱卫中原、护翼宁青、保疆援藏;现在,在思想文化领域也是重要的战略纵深区。甘肃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防止西方腐朽没落的东西渗进来,把主旋律文化真正立起来,把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下去。

打开地图看,甘肃与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区接壤,省内及周边有很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作为文化战略纵深区,就要通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辐射,使华夏文明发扬光大,并通过华夏文明的认同,实现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祖国的认同。
【促进经济发展开创示范新路】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发展文化产业,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内容。
文化产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既适合于大规模、现代化、高新技术设备的产业形态,又可以接纳个体化的、小规模的依靠个人创意和传统技艺来发展的传统市场主体。文化产业的“包容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的“辐射功能”。

甘肃省文化资源富集,但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不高。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需要从文化上打开缺口,闯一条新路。这条路就是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文化产业从目前占比较低、相对薄弱的产业,变成一个支柱产业,并推动各个业态的全面发展。
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肩负着一个特殊责任,就是要为全国类似地区闯一条通过开发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不仅有利于我省的发展,有利于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也有利于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整个西北地区的转型跨越和后发崛起。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甘肃加快发展的战略构想,也将对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产生积极示范效应。(本文转自甘肃日报,记者:李峰,有删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