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故乡;汉唐以来,是中华民族多元民族文化最集中的存续和展示地,潜藏着丰富而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助推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甘肃的文化,是“一带一路”沿线文化的缩影,甘肃的山水,是“一带一路”沿线山水的缩影。可以说,丝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肃。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枢纽城市”】
丝绸之路主干道沿途,以敦煌为中心,形成了巨大的“丝绸之路网络”,敦煌在网络中占据着“总枢纽”的地位,堪称“丝路第一枢纽城市”。
敦煌拥有莫高窟、玉门关、阳关、汉长城、悬泉置以及10多座古城址,历史遗存水平高密度大。其中莫高窟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久、内涵丰富、艺术水准高、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因而作为中国首批遗存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甘肃文化是“一带一路”的文化缩影】
甘肃文化底蕴深厚,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等多元文化在甘肃交相辉映。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和中国最早的邮政代表形象驿使图就出土于甘肃。甘肃是丝路文化的典型代表。西域歌舞、梵宫佛刹、雄关落日、瀚海金沙、古道驼铃……展现出一部生动而优美的历史画卷。

长城,从甘肃向东延伸。秦、汉、明三代修筑的长城都以甘肃为起点,像一条巨龙,穿越戈壁,翻山越岭,蜿蜒东行。在河西走廊,“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长城第一墩”、阳关、玉门关、汉长城等古长城遗存,都已成为游人凭吊历史的旅游名胜。

铜奔马:“铜奔马”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甘肃山水是“一带一路”的山水“模型”】
甘肃地域狭长,各种气候类型齐全,自然风光类型多样。有大漠戈壁、冰川雪峰、森林草原、砂林丹霞、峡谷溶洞等多种类型的自然奇观。甘肃有82处丹霞地貌,列中国诸省之冠。张掖宫殿式和窗棂状丹霞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周围分布有大面积的彩色丘陵。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祁连山脉绵延100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七一”冰川距嘉峪关市116公里,是亚洲距城市最近的冰川。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风蚀地貌千奇百怪,鸣沙山沙丘连绵起伏,沙岭环抱中的月牙泉水,形如月牙,千古不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河西走廊,大漠连绵,戈壁茫茫。除了隔壁荒漠的美景,河西走廊还有葡萄美酒。自张骞出使西域后,葡萄酒文化就在我国开始发展,历史上我国留下了众多关于葡萄酒的优美诗篇。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还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然不管是什么,葡萄美酒用夜光杯装着才有韵味。

夜光杯:又名阳关玉杯,它以祁连山所产优质墨玉、黄玉和碧玉为原料,经过24道工序精雕细刻而成,之所以成为夜光杯是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下它会发出淡淡的光,是很名贵的饮酒器皿。据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周穆王姬满应西王母之邀赴瑶池盛会,席间,西王母馈赠姬满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曰“夜光常满杯”。周穆王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此夜光杯名扬千古。唐人王翰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这句诗一语道破天机,所谓红粉配佳人,宝剑赠英雄,葡萄美酒当然要用夜光杯来品尝了!(本文整合自网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