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數碼攝影的技巧(之四)——黑白攝影的階調控制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黑白攝影,技巧,階調控制
  • 发布时间:2016-12-13 10:17

  黑白攝影不靠色彩吸引眼球,而是通過單色調的黑、白、灰層次對比,來營造畫面的空間感和氣氛變化,加強視覺力量。因此,如何「控制階調」是很重要的課題。

  在菲林時代,階調控制幾乎都是在拍攝時解決的,主要是通過在鏡頭前加上有色濾鏡來調節影調結構,後期放製相片時再用局部加減曝光的方法來修正光影平衡和階調分佈方面的不足之處。實際上,後期主動改變的餘地並不很大。

  數碼時代就不同了,較為完善的圖像製作軟件工具,普遍具有很強的影調調整編修能力,可以進行大幅度的如工。我不主張過度修飾,認為應尊重影像的客觀性,但並不反對藝術攝影利用數碼技術來強化視覺效果。

  然而,數碼後製處理黑白作品的技術,其實仍然借助了菲林時代黑白攝影的原理,例如,無論是Photoshop的HSL/灰階(HSL/Grayscale)和黑白工具(Black&White),還是另一些同樣專業的黑白製作工具,都有通過「色彩」渠道來調整黑白影調的方法,這種功能使你對黑白階調的控制更細緻,達到影調變化更豐富的效果。如果不懂得一點傳統黑白攝影的原理,就不容易掌握數碼黑白製作技術。

  學一點色彩光學

  為甚麼「黑白攝影」卻要用「調節顏色」的方法來調整黑白影調呢?這種調節方法,正是源於傳統黑白攝影常用的「濾色鏡」技術。

  首先應學一點色彩光學。

  色彩的三大要素是:色相、飽和度及亮度。色相是顏色的名稱,如黃、綠、紅、藍等色;飽和度是指顏色的濃度和純度,越純的色飽和度越高;亮度即顏色的深淺度。色彩千變萬化,卻有一定規律,基本上都源自「三原色」:紅、黃、藍,色彩畫家都是這樣理解的。各種顏色,其含有「三原色」的成份不同,就構成了不同的色彩,例如:黃加紅得橙色;黃加藍得綠色;紅加藍得紫色。黑白攝影就是把本來是彩色的客觀景象,轉變成不同深淺的黑、白、灰。

  色彩又被歸納為暖色、冷色和消色三種屬性:黃、橙、紅色為「暖色」;藍、青、紫、綠色為「冷色」;但綠、紫等混合色會因其所含暖色成份高而傾向暖色;「消色」就是黑、白、灰的統稱。混合顏色中,含消色越多的,其飽和度越低。

  色彩運用者還應有「對比色」的概念。簡單地說,一種原色對於另兩種原色的混合色,就是互為「對比色」關系。例如:黃色與紫色、紅色與綠色、藍色與橙色,均為對比色關關係。

  黑白攝影的濾色鏡原理

  在銀鹽菲林時代,一般民用的黑白菲林叫做「全色片」,這是相對於另一類只對某些色彩感光的「色盲」菲林而言的。「全色片」對各種顏色都能感光,只是轉化為黑白影像而已。不過,由於技術的限制,全色黑白菲林實際上對不同顏色光的敏感度是不一樣的。例如,對藍色光比較敏感,因此在拍攝藍天時,拍出來的藍天會變淺,達不到肉眼所見的深灰色調;對暗紅色不敏感,所以暗房裡可以用很暗的紅燈照明。針對這種特性,我們可以在鏡頭前加上合適的濾色鏡來調節影像色調的深淺。以下是常用於黑白攝影的濾色鏡:

  黃色濾鏡:讓有黃色成份的光如黃色、橙色、紅色和綠色通過,阻擋藍、紫色光。因而使藍天變暗,突出了白雲。

  橙色濾鏡:與黃色濾鏡的作用相似,但會阻擋綠色光;在風景攝影中能加強整體反差。

  紅色濾鏡:使黃色、橙色、紅色變亮,藍色、綠色變暗,比黃、橙色濾鏡調節反差的作用更強。

  綠色濾鏡:讓黃光和綠光通過,吸收橙、紅、藍、紫光,使樹葉變得明亮。

  簡單地理解,傳統黑白攝影中,用甚麼顏色的濾鏡,就會使甚麼顏色(以及近似顏色)的影像變亮,而使其對比色的影像變暗。

  數碼黑白攝影軟件的色版調節功能及「濾色鏡」工具,實際上是模擬傳統黑白攝影運用「濾色鏡」調節影調的方法設計的,因此有必要懂得一些的濾色鏡使用原理。

  舉一個實際應用的例子:拍攝紅花與綠葉時,在彩色而言是強烈的對比色,但黑白攝影就變成兩種很接近的灰階,缺乏對比度,視覺效果當然不好;如果使用了紅或橙色濾鏡,紅花就會亮起來,使對比加強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