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湯翁與莎翁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湯顯祖,莎士比亞
  • 发布时间:2016-12-13 10:38

  東方的戲曲泰斗湯顯祖與西方的戲劇巨擘莎士比亞同在1616年仙逝,為四百年後的今天帶來無盡的話題。2016年,湯翁與莎翁彷佛從古典戲劇的殿堂走進了民間,到處可以看到現代藝團用各種方式演繹兩位宗師的傑作,一時間滿目琳琅。

  作為他們的戲迷,我也沉浸在「湯莎熱」中。

  夢境大師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是江西臨川人,34歲中進士,開始了佈滿荊棘的仕途。次年到南京任七品官太常寺博士,一住七年。自從永樂年明朝遷都北京,南京成為留都,各部衙門徒有虛名,太常寺博士更是其中的閒職。然而,才華橫溢的湯顯祖沒有虛度光陰,在此寫作大量詩文,並着力編寫劇本。傳世之作包括《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和《邯鄲記》,因這四部以愛情為主題的戲都與「夢」有關,所以合稱為「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湯的書屋稱「玉茗堂」)。其中最出色的是《牡丹亭》,寫少女杜麗娘為情而死,又因情而復生的故事,奇情曲折,動人心弦。

  我有幸多次欣賞湯翁的戲,包括幾年前作家白先勇改編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這部全長8個小時、分3晚演完的大戲,把崑曲藝術發揮得淋漓盡緻,使我看得如癡如醉。

  我到過不少湯翁曾留下足跡的地方。80年代中期入江西,到過臨川(在今撫州市),可惜湯翁舊物已無存。又走過梅嶺古道。湯顯祖1591年因彈劾朝政冒犯了神宗皇帝,被貶放廣東徐聞時,是從這條官道入嶺南;《牡丹亭》中的嶺南書生柳夢梅上京趕考,也是走這條道,因此才在南安奇遇杜麗娘,譜出令人回腸蕩氣的戀曲。

  在梅嶺下的大余縣城,我探尋了南安府舊地的牡丹亭(當然不是原物了),湯顯祖曾在此聽到宋朝南安太守之女懷春病倒、又死而復生的故事,成為他日後創作《牡丹亭》的生動素材。

  在湯顯祖流放之地徐聞縣,我曾站在那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海岸望洋興嘆,感覺真的是到了天涯海角盡頭!

  記得2008年,有一部新劇《臨川四夢湯顯祖》,虛構晚年的湯顯祖到山中為自己尋覓一方墓地,累得睡着在大樹下,進入了夢境:年老的湯顯祖遇上年青的湯顯祖,並且遇上了《臨川四夢》裡的各種情節,老湯在夢境與自己創作的各種人物對話,經歷了一次奇異歷程。我相信,構思奇妙又滿懷浪漫的老湯,有這般奇幻夢境並不奇怪。

  拜謁莎翁故居

  比湯顯祖晚生15年的莎士比亞,適逢伊利莎白一世女王的盛世,命運不像湯顯祖那麼坎坷。

  幾年前,我與家人遊英國,到斯特拉特福鎮去拜謁了莎士比亞故居。這古色古香的小鎮在倫敦以西180公里的雅芳河畔,鎮裡絕不見摻雜任何現代化建築,我感受到一派古典風韻。

  故居是一座帶閣樓的二層樓房,內部完全按照沙翁當時的陳設佈置,展現了16世紀中等人家的生活形態。

  莎士比亞的父親是個皮藝匠,也做過執行官(鎮長)。這座樓房一半為住宅,一半為作坊。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出生在這座樓上,最後也在此去世。故居內陳列着當年的用品、莎翁手跡、幼年念書時的課桌,還有一部保存完好的《莎士比亞全集》首版。

  屋後小院的花間樹下,不時有兩三個穿古裝的演員表演莎劇的片段,或者朗誦古典詩句,讓你彷彿夢遊在4百多年前。作為在莎翁的粉絲,我像朝聖一樣仰望這位文藝巨匠。

  莎士比亞一生中,大約一半時間生活在雅芳河畔,另一半時間住在倫敦。他在倫敦展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莎士比亞不僅是多產的劇作家,還兼演員,並且是劇團的老闆,後來劇團被授予皇家標誌,改名「國王劇團」。傳世作品包括38部戲劇和大量詩歌,譯本幾乎包括世界各種主要語言,劇作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

  莎士比亞雖然名聲顯赫,但是他的私人生活記錄卻很少,甚至那些著作是否出自他手也是個謎。有人認為「莎士比亞」不過是一張面具,隱藏在後面的可能是另一位或是多位作者。甚至有人說是英國女王伊利莎白一世。但我相信莎翁是真的,女王只是他的施主和粉絲。

  1613年,莎士比亞退休回到斯特拉特福,3年後逝世。然而,他死後的聲望比在世時更加高漲,至19世紀達到了高峰,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如對英雄一樣尊敬他,有人稱之為「莎士比亞崇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