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是一個多神論的國家,除了寺廟、道院、教堂、清真寺,各地還有許多坐鎮一方的神廟,老百姓通常稱神廟裡的神為菩薩,有些地方稱「老爺」或「娘娘」。比如城隍廟,供的是城隍老爺,南宋定都杭州,皇帝封孫本為城隍,吳山城隍廟香火很旺,每年七月半,城隍老爺坐八人大轎出巡,在城裡主要街道遊一遊,很風光。土地祠供的是土地爺,沒有皇帝加封,很冷清。難怪民間有句口頭禪,別拿土地爺不當神!看來神由上帝任命,但還得靠人間的皇帝加封,否則老百姓不太當一會事。
從前每家的廚房都有一尊灶神,俗稱灶王爺。灶王爺是所有神中級別最低的,與土地爺、城隍爺是上下級關係,彷彿玉帝派駐人間的各級地方政府。按照過去老人的說法,人死了,變成鬼,先由本宅灶君報給土地,土地給一紙「回文」,再到城隍那裡報到,最後到東嶽大帝那裡聽候發落,好人上天堂,惡人下地獄。民間信仰帶有地方特色,靠海的地方有媽祖廟,媽祖是海神,拜媽祖是護佐海上人的安全。北方乾旱,蓋一座水母宮,供水母娘娘,祈求一股好水。南方水災多,故多建龍王廟,讓龍王來治水。
曹娥江,古稱舜江。東漢浙江上虞一名叫曹娥的女子投江救父而死,縣令度尚為其建墓立碑蓋廟,隨着孝女曹娥的流傳,舜江改名曹娥江。我外婆家門前一畦菜地,菜地對面有條江堤,江堤背後就是曹娥江。小時候我站在江堤上,村子大多是茅草屋,唯獨龍王廟是一間瓦房。龍王廟建在地勢稍高處,門外一堵紫色的石製照壁,刻了波濤翻滾的海水,故名水照壁。那一帶經常發生火災,當地人叫發大水,每次發大水,水漲到水照壁就停止了,據說是大殿裡供着東海龍王。東海龍王該是甚麼樣子?誰也沒見過,但神是人按照自己的想像創造出來的。於是,龍王變成了龍身人頭的形象,與安徒生童話裡的「美人魚」,如出一轍。
龍王是道教神仙,在人間司風管雨,遇到大旱或大澇的年景,人們就認為是龍王發威懲罰眾生,老百姓拜龍王是為了風調雨順。龍王廟大殿西側靠牆架了一隻直徑2米多的大鼓,看上去有年頭了。聽老人說,製鼓的師傅從很遠請來,姓馬,戴白帽,不吃豬肉。製作這隻大鼓用了兩張水牛皮,先把牛皮刮勻,撐開,再用楊木做鼓圈,外表粘了麻布和膠,牛皮綁得越緊,擊鼓的聲音就越響。鼓是法器,但這隻大鼓平日不敲,只有洪水來襲時才敲:一是報警;二是請龍王治水。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上虞發生過一次水災,氣象部門沒有預報,但事前已經有了很多徵兆,連降大雨,曹娥江水位增高,蝦蟆爬在門前一棵苦蓮樹頂上叫。外公說,蝦蟆爬在多高的地方叫,大水就會漲得多高。語氣平靜,聽起來像是在講寓言故事。外婆與村裡唸佛的老太太看看苗頭不對,偷偷跑到龍王廟去燒香磕頭。生產隊長帶人輪流值夜巡堤,告警鑼聲不絕。清晨,曹娥江波濤洶湧,一個浪頭翻上來,把江堤青石掀起,曹娥江決堤,江水撕開一個口子直灌村子。龍王廟鼓聲大作,聲聲如悶雷。
睡夢中外公把我從牀頭抱上一個大木盤,淌水出門,外面一片澤國,許多竹椅板櫈箱箱櫃櫃在水裡翻滾,不少死豬死羊漂浮水上,幾隻雞鴨棲在屋頂。龍王廟成了一個孤島,香燭晝夜不熄。大水沖倒三分之二的房屋,災後村民重建家園,沒有磚,塊石壘基,土夯泥牆,房子很快建起來了。田裡的糧食顆粒無收,天天吃玉米粥和黴乾菜。
水退了,那些沒倒的牆壁上留下的水印,高及屋簷。很奇怪,這些水印怎麼擦也擦不掉,就像我兒時的記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