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春节,就要读喜气洋洋的书

  再过几天,中国就会陷入西方媒体和悲观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学校罢课,政府下乡,股市无法交易,许多家庭在门口张贴标语表达诉求,街上充满着爆炸物残留的火药味,人们大都无所事事,成天酗酒,通宵打牌,青少年儿童成群结队去讨钱,整个国家仿佛陷入了崩溃之中……这一切假象的背后,中国的农历新年——春节,放肆着国人一年积攒的激情。

  百节年为首,以春节为中心的中国传统年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大的岁时节日。别以为你活了几十岁就真的知道春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暖大地的闲暇时光,来读读这几本好书吧。

  【《春节》·萧放】

  春节,俗称大年,是中华民族的大节,其前身是上古的丰收祭与新岁首。作为正月岁首的春节,在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内容,主要包括腊八、祭灶、扫尘、年节食品备办、洗浴、装饰门庭、团年、守岁、压岁钱、爆竹迎年、拜天地祖先、拜年、贺年、送穷与祭财神、人生日、迎春、阉元宵等。

  丰收祭是春节最初的起源。中国农业生活的发展方向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奠定,农业中国的岁时节日,依循的是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律。人们丰收之后的祭献与庆祝自然成为年度周期的界标。上古社会人们是从神性的角度理解日常时间进程,伴随着四季岁时生活的是岁时祭祀活动,人们利用各种季节祭祀仪式中断日常生活,以实现与天神地人鬼的沟通。岁末年初的冬春时节尤受关注。传统的大型岁时祭祀仪式常常在这一特定的时节举行。所谓祭祀,依照《说文》的解释是以手持肉奉献给神灵。以食物奉献神灵是中国传统祭祀的基本方式,中国人认为以上等的或时令食品献给神灵,就如人间以佳肴招待贵客一样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赤诚。上古春节的岁时活动主要就是祭祀诸神与祈求谷物丰收。

  【《中国节庆文化丛书:春节诗词》·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节庆文化丛书:春节诗词》这本书讲述了春节是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它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万千感触,形诸于诗,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节庆的方方面面。有对流逝岁月的伤感,有对新春景象的歌咏,有对美好生活的祈求,有对亲情感人的捕述,有对人生无常的浩叹,也有对生命由衷的感悟。为增进读者对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礼俗有更多的了解,体认古人在春节时的种种活动和感受,编者们从大量的古籍中遴选出历代与春节相关的诗歌八十余首,加以言简意赅的注释赏析,期待它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小小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福:中国传统的福文化》·殷伟】

  福,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百福图,五福临门,还有爱国福、敬业福等等,顺理成章地进入商业运作中。而这本以中国福文化为基础的《福:中国传统的福文化》,通过各个方面来阐释其外在表现和内在意义,例如与“福”字相关的来源、含义等,配上实物形式的剪纸、字画、篆刻等图片和照片,在对此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挖掘相关的典故、传说,以及民间的一些词句用法。还可以加入一些实际生活中与福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使本书更加贴近生活。

  【《中华喜事大观》·乌尔沁】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文/王龙 姜茵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