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酒家何处有 江南酒肆名“枚青”

  • 来源:餐营者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6-12 16:11

每冬季到来,江南的巷子里总会飘来阵阵酒香,踏着南方冬季特有的潮湿路面,街角的老人刚把新酿的酒封存,待顽皮的小孩偷偷饮下一口,红着脸串于整个街巷,记忆总会在不经意间浮现。做一家餐厅,以寻找曾经失去的味道。走街串巷,探寻舌尖上的匠人,将传统的中国酒肆文化再现。

谬以词赋重,而将枚马同。洒扫黄金台,招邀青云客。古人酒后洋洋洒洒写下待客诗篇,取下“枚青”二字作为店名,借古人之雅兴,待今日之骚客。依托南宋酿酒盛世的文化背景,以造酒工坊为故事,营造小巷的酒肆氛围。形式便自然而然派生而成——木质的屋架,质朴的材料,酿酒的流水声,酒坛封存的记忆,恍惚、突现、消隐,再将餐厅的功能置入其中,营造空间里的时间穿梭感,于是便有了某个夜晚,雨后深巷,择一隅而坐,温一壶清酒,恍惚间似回千年。

精雕细琢推敲南宋文化

“枚青”,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瓷器烧制的一种。位于上海天钥桥路333号腾飞广场1楼的“枚青·临安酒肆”以优雅的身段,秀丽的景致,诉说着六个顶尖设计师的情怀:只想做一间可以自己开怀畅饮的江南酒肆。餐厅依托南宋繁华的文化背景,讲述临安造酒的古老故事。自此,上海又多了一处隐世的江南庭院,它是一间酒楼,更是一副江南风景。

“枚青”的最终落成也不是轻而易举。六名跨界设计师日以继夜地做功课,刻苦钻研、查阅资料,同行业翘楚一起请教推敲……筹备了整整6个月,终于千呼万唤使出来。小到一碗一筷,枚青的筹备团队都跑遍了景德镇等地,坚持定要寻找出最合适的那一套;大到一木一墙,他们也都日夜守在工地,甚至撸起袖子动手帮忙,只为不差一分一毫。

巧用设计打造通透空间

由于餐厅面积很小,去掉后厨部分,前场的就餐区只有100多平方,因空间的限制,餐厅采用以小做小的办法,先将顶地都压深,以简单的老木头手刮漆为主材确定基调,再将本来就不大的餐区再分割成小块,每一处都设计一个小景,以小景来构建起整个空间,同时将空间做通透,采用古人借景手法,层层交错,形成花前廊下,一步一景的格局,再配以灯光,流水,动画等,构建起一个传统又不失现代感的餐厅。

这样的一间小小店铺,92个餐位,天然大理石胡桃木打造的古韵餐桌,200平米,园林实景的设计,流动的古代清明上河图长卷,手绘的墙画,18幅古代酿酒的组画,充满了设计师的情感,温暖充满人情味,期待与你邂逅在“金鸡报晓”之年。想要看看如何亮了冬日夜色,请你走进“枚青”的江南雅韵,干了这杯酒,杜鹃橘树丹青合。

本味初心传承匠人精神

在钢筋水泥的摩天都市,吃的东西越多,越觉得原本的味道最动人心。于是,便开始怀念小镇的味道,因为那才是记忆的所在。而立志崇尚最原始的味道,追求食物的本源,恰好就是枚青团队的初心。

于是,他们结伴而行,回到家乡和食物的原产地,去到那些美味最起源的地方,唤醒这些远离城市,远在乡村和深山的本味。江南的小村小镇鳞次栉比,多如牛毛,设计师们跋山涉水,不惧颠簸,尝遍了无数山间美味。直到食材研发团队去到了绍兴,品尝到了一碗最最正宗的酱肉。要知道,绍兴酱业是中国酱文化的重要代表,更是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绍兴,“三缸”文化一直为人称道,而酱缸就是“三缸”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味。于是做设计的才子们细细品,慢慢钻,几度请教做出这种味道的老师傅,终于如愿把它列入枚青的开业菜单中。

绍兴咸亨老字号酒厂出品,经过祖上几代人的沉淀和口口相传,搜罗这些出自传承数代酿酒匠人的黄酒,再融入现代调酒理念,可谓古酒出新,即保留了传统酒文化,又可以呈现出更丰富的层次。口感柔和甜美,加姜和红糖温热后饮用,适合各种人群。采访老板的时候,沁书说:“我们的酒水研发团队更是挑战体力和味蕾,访遍了绍兴和嘉兴这两地的百年老字号。一坛黄酒,他们几度走访乡里人家,虚心请教酿制尝味。”

绍兴的“三缸”,其中之一就是酒缸了。绍兴酿酒早在吴越之战时就留下“一壶解遣三军醉”的千古美谈。在南北朝时期甚至被列为贡品。所谓“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而嘉兴酿造业在明清时代已非常发达,嘉兴酒更是汉民族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特有酒种之一,迄今已有5000年了。枚青的黄酒就是来自以上的历史名镇。

枚青拥有自己的食材物流中心,不停研发、试菜,同一道菜做了无数次,尝了无数次,也失败了无数次,只有当心里出现“没错,就是它了”的声音时,才会最终决定把它列入“枚青”的菜单中呈现出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