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杂文两篇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杂文
  • 发布时间:2010-12-14 14:01
  别把《弟子规》误读成儒家经典

  一直听闻《弟子规》在民间很有市场,不仅读儒的人会读,一些人把它视为经典,甚至还有企业把它当做培训教材。

  我想,《弟子规》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它的简明易行。顾名思义,《弟子规》讲的就是为人子弟的规矩。它以《论语》中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领,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学生守则》,就是把孔子的一些观念,落实为人的具体行为。既然是规矩,不免生硬,无论理解与否,都得照着执行。这既是《弟子规》的优势,也是它的缺陷。

  我们知道,一种观念转化成人的行为,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如同两个人,即便对爱情的理解差不多,但表现出来的行为却可能干差万别一样,孝、悌、仁、爱这些观念,在不同的人身上,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果硬要规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那些并不信奉孝悌仁爱观念的人,会因表面行为合乎了规范,反而更易得到人们的认同。从这个角度说,《弟子规》无论如何谈不上是儒家经典。

  可以说,《弟子规》传达的那些孝悌仁爱观并没错,它的问题在于把一些观念,变成了生硬的规矩。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一句如果当做规律你不这么做,就可能被视为不孝。但孔子在《论语》中并不是这么看的。宰我曾有疑问,认为三年之丧太久,认为有一年就够了。孔子问道:“你守丧一年吃稻米,穿锦衣,心安吗?”宰我答:“安呀!”孔子说:“你既心安,就可如此做。人们守丧三年,是因食之不甘,闻乐不乐,按日常起居总觉心不安,因此才这样做。现在你若觉心安,就可照常生活。”按孔子的理解,虽有对宰我的不快,但他并没强制宰我非得按照某种规范来做,他只是将孝道归结为“心安”二字。真正的君子,只要做到了心安,即便在各种场合有不同的行为,在孔子看来也是正常的。

  再比如《弟子规》的最后一句“圣与贤,可驯致”,一般解释就是圣与贤通过“驯化”是可达到的。这也与《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完全不符。孔子强调的多是弟子“当仁,不让于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怕的就是学生的被驯化、唯唯诺诺。但孔子这些思想,在《弟子规》中却极少得到体现,而更多地被转化成了“话说多,不如少”“对尊长,勿见能”之类的断章取义的观点。《弟子规》全文1080字,用得最多的一个字是“勿”,有43处之多。这种教训、戒条式的口吻,是违背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要的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仅重视学习的乐趣,而且期望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并不是一上来就告知学生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

  在我看来,《弟子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误读,丢失了儒家中很多珍贵的情怀和常识。完全以《弟子规》为准则,倒是能教出老实听话的孩子,但不一定能培养一个孩子健全的人格。(作者 叶匡政)

  学会说话

  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曾评说一些中国高官出访不会说话,不懂得如何与外国人交流。有的代表团万里迢迢到国外招商引资,讲话不分场合,不看对象,穿靴戴帽,啰啰嗦嗦。本是介绍自己的城市和优势,但一上台先说天气:“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来到美丽的巴黎,巴黎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张口伊始,离题万里。好不容易讲到正题了,又是一大堆云里雾里的套话、空话和废话,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无效交流上,让人家听得莫名其妙。

  实际上许多官员不但出国同外国人打交道说不到点子上,就是在国内与民众交流也不得要领,同样“不会说话”,不会讲实事求是的话,不会讲生动鲜明直奔主题的话,不会讲与民众关系最大民众也最爱听到的话。近日江西就有一位官员,因为太“不会说话”,引火烧身,成为众矢之的。

  今年入夏以来,江西省有3条主要江河发生超历史纪录特大洪水。其中,抚河干流右岸唱凯堤决口,严重威胁下游14万多人的生命安全。6月21日晚央视《24小时》报道抚河汛情,主持人连线江西防总办公室副主任询问汛情。电话接通后,这位官员从唱凯历史上的多次决口谈到省委书记、省长,以及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长、副部长、水利厅长等一大串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重要指示”。主持人不得已两次打断他的回应,急切地追问“决口有多大?下游的群众有没有转移?”这些人命关天的大事,可是这位官员仍然“省”不掉那些强调“领导”、“重视”之类的官话、套话,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继续四平八稳地按身份高低逐条介绍“领导指示”。这段视频播出和新闻报道后,舆论一片哗然,对这位“雷人”官责难不绝,恶评如潮。

  往往在惊天动地时刻最能显露一个人的素质品格。一些官员平日说办事,只为讨得上司赏识可不怕得罪平民百姓,官腔应付场面已习惯成自然,所以,即使到了非常时期.也会依然故我,“嘴不由己”,令“正确的废话”脱口而出。

  为官常要讲话,作为负责官员讲话是一种指导推动工的重要方式。好的讲话既要有新的知识,使人听了有所提高;有新的信息,使人听了有所收获;有新的思考,使人听了受到启迪。更要讲真话、实话、心里话,讲有自己个性的话。这样的官员人们才会敬重信赖,他们所讲的话才能打动人心。然而,也有一些官员不是这样讲话,而是“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结果讲的人言不由衷,没有底气;听的人当耳旁风,没有兴趣。(作者 鱼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