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分组,师生关系,内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12-28 11:44
【摘 要】 新课标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新课标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现就这个课题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分组
自主、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分组工作,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学习中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因而,教师应当合理组织和安排学习小组,建立学习群体。我采用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建形式。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小组,以5-6人为一组,由一位学习基础较好的、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各组间无明显的差异,力求均衡,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以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异质分组,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组间竞争的要求。
为避免出现优秀学生“一言堂”、成绩差的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或是各自为政的局面,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每组学生明确责任,承担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协作。我们会看到,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愿回答问题和差生都在积极的发言,这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克服学生懒惰的心态,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成长的“学园”。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意味着课堂是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构建的课堂。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即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发展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师生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的格局,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氛围。教师要以多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根本--确定内容
教师必须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究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关注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既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中,敢于创新。”尤其是在教学中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学生意见不统一或有创新意见时,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能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层、全面的理解和感悟,表现出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把握。比如,“你怎样看待网络?”、“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对野生动物伤人如何处理?”等等。
2.涉及评判的问题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较多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多种决策途径可供选择或权衡利弊得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如“哪些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说我国还没实现全面小康?”、“在公交车上不让座,是否该打?”等问题。
3.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而且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单个的学生个体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键--有效控制
1.发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监控。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
2.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并随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顺利实施。
3.教师应适时介入,或以平等的态度陈述看法,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个体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五、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延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活动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实践的欲望,他们在各项活动中,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课时,我们联系班主任,开展了“珍惜今天,珍惜生命”的主题班会,增强了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将课本学习的知识落到了实处。
每次活动都是由学生充当主角,老师只是起一个导演的作用,台前是学生充当主持人,充当每一项活动的参与者、展示者、讲述者。老师只不过是每次活动的发起者,充当着绿叶的作用。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