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新材料科技创新 引领产学研发展之路
-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梦想,力量,价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01 09:45
梦想能给人力量,能带给人平静安详。有梦想的人经常会取得常人难以想象的惊人成就,因为他们想到的永远是常人很难想到的事,走着普通人不敢尝试的路,同时,他们敢于投身波心漩涡中,凭借超然的胆量和气魄,攻坚克难,跨越重重障碍,实现人生价值。渤海大学博士付莹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正带着梦想给予自己的力量,在新材料产学研融合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整合发展,科研创新实现价值之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付莹在大连理工大学攻读材料加工专业博士学位期间,便深刻感受到,在新材料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因为与实践生产结合程度不高,造成了科技成果与企业生产脱节,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于是,在2014年博士毕业后,他来到渤海大学,并开始考虑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整合优势资源,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经过一年的积累后,开始集中精力带着梦想开启了锦州地区真空设备和新材料两个领域的资源整合之路,致力于搭建产学研用成果转化特色创新创业平台。
经过两年的努力,终见成效。2017年11月,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下达了《关于认定2017年度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的通知》,付莹作为联盟理事长,牵头组建的“辽宁省(锦州)真空装备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为“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据了解,“辽宁省(锦州)真空装备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继“辽宁省智能真空冶金装备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后,渤海大学在真空冶金装备及新材料领域取得的又一成果,标志着渤海大学在真空装备及新材料产业领域占据省内重要地位,具有引领地区产业升级及行业发展的潜能。自成立以来,联盟便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为宗旨,集研发、成果转化、新项目对接为一体,为辽西地区真空装备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对辽宁省真空冶金装备及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地方产业升级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目前,付莹团队孵化的科技型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并致力于掌握“特种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整体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系列高品质金属材料制备装置,不仅取得了诸多奖项,同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2017年6月,他带领团队入驻锦州大学科技园,组建了辽西地区第1家产学研用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平台先后引进国内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团队,孵化了10家科技型企业,其中3家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累计销售收入突破6000万元,依托该平台所成立的锦州市新材料(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成为辽宁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
2019年3月,辽宁省2018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沈阳召开,渤海大学有3个项目获奖,其中,由付莹申报的项目“高品质金属材料制备技术及装备”(渤海大学作为独立完成单位)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谁能在创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在产学研融合的道路上,付莹比很多人走得更快更稳,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认可与支持。在新中国建国70周年之际,他荣获“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他深知这是鼓励,更是鞭策。面对未来,他将继续创新的理念和行动,在新材料科研创新和生产力融合的速滑道上,赢得先机,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校地融合,为创新者提供更大舞台
人才和创新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除了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付莹深感自己最大的幸运就是来自渤海大学和锦州市政府,学校、地方政府给了他最大的支持,也一直在努力为他们这些执着于科研创新与产业化融合的科研工作者搭建更大的舞台。
2019年10月,渤海大学与锦州市政府签订《市校融合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激励学校发挥资源优势,让更多科技成果在锦州落地转化,全方位参与到锦州城市经济发展进程中。自此,渤海大学根据锦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现有基础和实际情况,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对接,提出了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促进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助力发展县域经济、打造品牌学术科普活动、推进教育领域供给、助力法律援助工作、开放学校相关资源10个校地合作方向,确立了食品学科服务地方经济、锦州市新材料中试基地项目、锦州文创产品开发等63个校地合作一期具体项目,这是渤海大学送给锦州人民的大礼包。同时,学校瞄准项目的重点、难点和效益点,抓住关键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办法,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对接单位,每一个项目都能落地生根,每一个项目都能做到精准定位,亮出实招。成功引进、孵化10家科技型企业,累计销售收入超6000万元;为3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企业新增订单累计2000余万元,则是由付莹团队与锦州市地方政府共建的以“特种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技术为核心,集科研、成果转化、孵化于一体的产学研用成果转化创新平台交出的成绩单,也是渤海大学转向应用型大学,担当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使命的一个缩影。
如今,依托付莹团队的产学研用成果转化创新平台,由渤海大学与锦州市松山新区政府校地共建的锦州市新材料中试基地项目取得新进展,迎来了中科院特种合金钢项目、大连理工高纯铜项目、东北大学流变挤压项目、大连理工大学镍铝合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高熵合金项目5只“金凤凰”在此筑巢。这些项目建成后能够迅速将一批实验室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成功源于梦想,成功源于实力,成功源于拼搏,成功源于一种精神,一种执着的坚守。我们有理由相信,付莹在科研成果生产力转化领域还在一直优化提高,实用价值将会更高,他坚持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并行的理念,真正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回顾过往,困难是成功的助推器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对“80后”的付莹似乎很遥远,但这却是他最真实的写照。作为工学博士出身的他,对名利始终很淡然,心中唯一的目标就是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社会贡献一己之力。这样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让他即使在创业之初遇到了诸多困难,仍不忘初心,走到今天。
回顾过往,付莹记得刚刚开始整合当地企业优势资源、合力进行新材料科技创新时,很多人都对他不屑一顾。而那时他一心要建立真空装备及新材料行业联盟,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他每天晚上在互联网上查询当地企业的相关信息,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一线了解情况。结果在两个月内走访了20多家企业,却还是一无所获,因为从企业的角度看,大多数更注重企业利益,有些人看到付莹到公司来并不是购买自己的产品,就敷衍了事,付莹经常因此坐“冷板凳”。当然,也有些企业出于对“博士”“大学老师”这些标签的尊重,进行了热情接待,但之后就没有下文了,几乎没有人考虑行业发展问题。更有一些企业领导听取了技术发展介绍,但终因理念不同,表示并不认同他的想法而不了了之。
“即使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就是我自己也要干!”一次次碰壁更加激发了付莹创业的决心,也促成了锦州博锐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建。2015年9月,付莹接到了公司的第一笔订单,这笔订单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激动之余,他带领团队展开了20余天的连续奋战,最终如期完成合同。当看到设备拉到现场投入运营时,他内心深处激荡着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展望未来,定不忘初心再创佳绩
英国天文学家普罗克特说:“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在自主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付莹学会了如何开拓市场,如何打动客户,如何面对失败,梦想开始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如今,他的团队已获得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学事业发展基金等,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他个人获“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锦州市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等殊荣,这让他备受鼓舞,同时更感到“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有梦想的人是闪着光的。能够把血泪融进梦想,让梦想照亮现实的人,是这个时代的标杆,更加值得我们敬佩。
付莹将继续带领着他的筑梦团队,责任于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加速新材料科技创新引领产学研发展之路上绽放异彩,为同行之人驱散阴霾,为行业、渤海大学以及锦城经济的发展增光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