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纳米,材料,效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01 10:14
0 引言
纳米材料与常规材料相比,性能及应用效果更加显著,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具备容易加工、不易腐蚀等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材料,备受相关领域的关注。
1 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概述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复合材料得到了材料领域的高度关注。纳米材料能够实现诸多方面的效应,主要包括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以及量子尺寸效应等。与普通材料相比,纳米复合材料性质较为独特,具有优良的应用效果,是材料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由多个部分构成,分别为纳米材料结构单元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经过复合后可形成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其中的纳米结构单元种类较多,如金属外壳,陶瓷、高分子等。将几何条件作为依据,能够发现纳米粒子的形状多种多样,可以是正方体、长方体,亦可是圆柱体,甚至可以制成丝状和膜状;将相应结构作为依据,则可以分为单相纳米材料和多相纳米材料。
2 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2.1 纳米结构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
这种制备方法较为简单,将二者混合即可,混合形式多样,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选择乳液或溶液形式。可以细化为以下共混方式:①构筑式。以原子和分子等作为出发点,完成纳米结构单元和高分子的混合。②粉碎式。以常规块材为出发点,进行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具体可以分为下述3种形式。
2.1.1 物理粉碎法
通过运用超细磨方法,完成纳米粒子的制备,同时基于介质和物料之间相互摩擦和冲击的特性,借助助磨剂,对纳米粒子进行微细化处理,以达成预期的目的,这就是物理粉碎法。而物理气相沉积法是指将需要蒸发的物质置于惰性气体中,然后进行加热处理,此时,物质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气化,停止加热后,惰性气体内的温度会不断下降,这些气体在冷凝后就会成型,最终完成纳米粒子的制备。在这一过程中,加热方式有许多种,包括高频感应、激光以及电阻等方法。从实际效果来看,加热方式会影响纳米粒子的存在状态。
2.1.2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主要为化学气相沉积法,这个方法与物理气相沉积法较为相似,具体表现在通过相同热源的应用,促使各种氧化物以气相的形式存在,在此基础上进行化学反应,即可完成纳米粒子的制备。另外,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沉淀完成后进行加热,通过共沉淀、均一沉淀以及直接沉淀,均可得到纳米复合材料。
2.1.3 物理化学法
在这种方法中,活性氢-熔融金属反应法较为常用,其制备原理为通过等离子体与金属之间产生电弧,将金属做熔融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氢气和电离惰性气体会在熔融金属中混合,在蒸发和凝聚后,即可完成纳米粒子的制备。在进行高纯纳米粒子制备时,利用这一方法进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制备效率。
共混法属于较为简单可行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在制备纳米材料时,还可以对纳米材料的参数和体积进行控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制备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无法确定空间分布参数、纳米结构单元无规则分布,如果出现团聚,其性能会受到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通过表面改性的方式对纳米结构单元进行处理,可使其各项性能得到改善,达成预期的目的。
2.2 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结构单元
这种制备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充分利用了聚合物的特性。具体表现为聚合物可以对络合吸附及基体对反应物空间起限制作用,并在原位反应的基础上,促使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形成。在进行金属类纳米结构单元制备时,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这种方法可以支持多种纳米材料结构单元前体,除金属离子之外,还包括有机金属化合物。此外,辐射、气体反应以及加热,均可以作为纳米材料结构单元的生成方式。
例如,假定有机高分子材料为模板,将其作为基体进行纳米结构单元的构筑,首先可以加入金属粒子,促使其与硫化氢相结合,可实现硫化物和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如果对纳米粒子尺寸和形状上有要求,则需要对介孔尺寸进行控制。
除上述方法之外,微乳液和反相胶束法同样是有效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原理是利用两种溶剂,分别为水溶液和有机溶剂,同时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促使水相液的尺寸为纳米级,不同微乳液滴相互接触后,完成物质交换过程,并在水核中发生化学反应,此时,每个水相微区相当于微反应器,从而实现对粒子大小的有效控制,最终完成纳米粒子的制备。并且表面活性剂的使用,还能起到保护和稳定纳米粒子的作用,即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以限制纳米粒子的生长,并使其表面化学性质得到改善。部分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甚至可以对水相微区形状进行调整。
2.3 同时生成纳米结构单元和高分子
这种制备方法种类较多,常用的包括蒸发沉积法、插层原位聚合、溶胶-胶凝法。金属-有机聚合物复合膜属于纳米结构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的基体,将此类材料作为基体,可以为有机单体聚合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聚合完成后,衬垫还可以成为金属气体沉积的基体,最终完成复合纳米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条件下使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存在很大差别,比如: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为水解反应,故此类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为混杂纳米材料,通过对相形态、作用力和组分结构加以控制,可以进一步调控材料的使用性能。
3 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属于新型材料,兼具纳米粒子和高分子材料的优点于一身,其综合性能远远超出传统材料,因此得到广泛关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例如,将具有催化特性纳米粒子与高聚物复合,可以使纳米粒子催化特性得到发挥,同时保证其稳定性。金属粒子是目前主要应用的纳米催化剂,在聚合物膜上附着,可以制备复合材料催化剂。
聚合物与纳米粒子复合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比如通过原位插层聚合方法制备的一种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其结构十分稳定,且强度和模量较高,已经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得到应用。除此之外,有报道一种纳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粒径不超过30nm,在用量小于6%时,可以促进基体高分子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上升,并且复合材料的模量增大。
除此之外,还可以制备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磁性等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以磁性纳米粒子为例,尺寸相对较小,其结构为单磁畴,具有非常强的矫顽力,将其应用于磁记录制备,有助于记录密度的提升,信噪比也会随之得到优化。另外,导电纳米粒子与高分子材料的复合,可以在导电胶和导电涂料中得到应用,实现对银制导电胶的替代,且使用效果不会受到影响。
4 结论
综上所述,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十分突出,其未来应用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得到研究领域和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业内对这种复合材料的发展予以高度关注,积极推动其制备工艺的优化,将促进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作者简介:郝崧辰(1998-),男,吉林通化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功能高分子。谢婵(1982-),通讯作者,女,江西赣州人,博士,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功能高分子材料。
参考文献
[1]唐楷,卢珊,黄绘,等.纳米二氧化硅改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J].内江科技,2019,40(1):78-79.
[2]马鹏飞,韩生华.纳米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浅谈[J].山东化工,2018,47(15):76-78.
[3]梁飞飞.纳米金高分子复合材料检测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9): 72-73.
[4]蔡文倩,樊海涛.纳米科学技术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现状探析[J].科技视界, 2019(25):12-13.
[5]赵敏.一种复合纳米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J].橡胶工业,2020,67(3):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