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微信的多线路课程导播系统在职业院校的应用与研究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视频,直播,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11 21:11
传统的视频直播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大体上是镜头贯穿课程始终,在课堂中应用无法顺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多线路课程导播系统凭借多个镜头的连续切换,营造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也会提高学生能动性,赋予教学更多的灵活性。本文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出对接微信的多线路课程导播系统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并加以研究。
1 研究背景和现状
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国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着重指出:教育部门要加大推动管理平台的力度,做好资源平台的深入和协同发展,拓宽优质资源覆盖面积,增添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也要对教师加强鼓励,让他们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构筑“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教学新常态,这也是信息化时代下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标准要求。
如今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课堂氛围沉重,无法缓解学生的压力。近些年,教育部门在课程教学中普遍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显著提升了课堂效率,网络教学也成为了获取知识的新型传授手段,但以MOOC为代表的传统教学平台如今面临着显著的难题,即课件制作大部分都要在相对专业的录播室内拍摄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复杂,还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来保障制作周期的平稳运作。
微信是和个人信息息息相关的智能手机软件,用户可在手机上随时随地上网,这也是pc端无法做到的,微信公众平台对比其他平台在传播上也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实时为信息应用者提供对应的服务,传播效率也较快。再加上服务定位和可营销相对精准,便于用户实时分享。除此之外,微信的公众平台也能实现一对多传播,互动便捷,推送效率较高,且具有较低的营销成本。在此现状之下,以微信端为接口,设置多线路课程导播系统,并在各个院校加以应用,也成为了各部门所关注的问题。
2 选题意义和目的
在此背景之下,本课题研究出微信多线路课程导播系统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第一,可以拓宽常规课程导播系统的应用面,实现课程导播系统和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授课的融合。这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系统各功能有一定意义。第二,也可以拓宽常规课程导播系统的功能面。借助流媒体和多线路切换技术,多角度切换现场的画面,实现课程直播,辅助学生在线学习知识内容,同时,也能进行课程的录制。利用微信第三方接口实现二次开发,让高职学生在手机端轻松学习。
第三,微信是高职学生人手必备的智能软件,特别是在Web2.0时代,微信已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了解时下新闻的主要途径。而在微信端口设置多线路课程导播系统,可以让学生在手机端就能获取对应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微信载体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也便捷了课堂的推广和应用。
3 项目设计方法与思路
3.1项目设计方法
第一,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做好数据调查,收集出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导播技术,课程研发,在线学习,手机端学习等方面的需求,了解出学生对现有导播系统应用的态度。第二,在明确高职学生需求之后,征集主流厂商对多线路导播系统的解决方案,并以高职院校教学特点为重心,探究出适合高职院校的本土方案。第三,提交方案讨论稿,在讨论稿上可以收集高职院校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第四,实施方案。对方案应用中的信息和数据做出收集,以便后续参照。第五。优化分析方案和数据。在此环节中可以邀请专家协同调研,剖析,形成适合高职院校加以应用的多线路导播系统。第六,在高职院校推广测试,探究其可行性。在优化方案和数据之后,可在高职院校加以推广,测试出其适用性。并依据现实情况做好导播系统的技术改造,顺应高职院校教学技术的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形成完善的多线路导播系统。
3.2项目设计思路
第一,实现多线路导播系统的安装和多线路切换技术。在此次设计中,有必要设置出传输距离长且处理效率快的导播系统,包含控制软件,视频转换器,视频融合机。视频转换器用于将输入的所有视频信号转化为RGB格式的差分视频信号,并输出到差分视频矩阵内。视频融合集是将n路信号做出拼接,并接受控制软件加以控制。在本次项目设计中,将视频信号转作为RGB格式差分信号,这样可以提高信号具有的抗干扰能力,并结合软硬件设施,克服以往软件处理效率慢且存在延迟等问题,同时,也能简化操作。
同时,此系统由一台主机,导播控制台显示系统,高清摄像机和音频采集设备等组件构成,所有的组件都属于通用产品,挂机录播主机直接可应用。系统稳定可靠,具有较快的数据传传输效率,结构简洁。同时,主机内置Web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具有远程推送和网络直播的双功能,简单来说,在网络直播的同时,用户也可通过广域网,校园网直接观看,满足了不同网络带宽用户的需求。
第二,实现流媒体服务器的实时转播。第三,实现微信接口的二次开发和转播功能共同联动。第四,将导播系统在高职院校上应用,探究可行性和适用性。
4 对接微信的多线路导播系统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
4.1远程互动点播,直播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时间和地点相对固定,课程内容也比较稳定,采取的授课模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多用多媒体技术,基于常规教学手段基础上增加动画,图像,视频等因素,利用计算机软件赋予多媒体动态效果,变抽象的知识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动静结合来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能动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激发感官,给予人耳目一新的感知。多线路的课程导播系统具备远程互动直播和点播的功能,不论是信息推送,数据保存,还是数据的安全,都可在服务端加以实现,录播系统可将录播教室内进行的教学活动连接到局域网任意终端设备上,比如微信第三方,让资源应用者在同一时间打开同一录播课程,让不同班级在不同地点有着上同一节课的效果。同时,不同班级的学生也能实时收看同一教学场景,可针对出现的问题向对应教师提问,第一时间互动交流;与此同时,此种录播系统也实现了实时的完整录制,将文件存储在服务器中,无需后期加以处理就可实现即录即播。教师和学生可以依据个人需求随时进行重复点播。
4.2制作精品课程资源
推进高职院校信息化的主要环节是建设优质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在此现状之下更要建设智慧校园,于内部引进网络数字化装备,为建设精品课程打好根基。在多线路录播系统应用上,因其操作简单,可以全方位的实时拍摄课堂教学情景,生成有音频,有文档的多路流媒体文件。也能第一时间捕捉电脑动态画面,生成文字索引,所以,在此系统之下,可以输出多种格式的多媒体文件,同步转化成多格式,录制课件时会上传到对应的管理平台加以存储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应用时,此种多线路录播系统将教师教学场景,学生听课场景和课件音频信号记录下来,以标准的流媒体方式编辑,录制,刻录输出,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且对接微信第三方接口,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只需在手机就可实时观看对应的课程。可以说,此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此系统的满意程度,目前在院校应用效果良好。
4.3多机位画面的切换
在视频教学录制阶段中,导播系统基本上是三路摄像机信号和一路VGA/HDMI信号,想要更全面,更完整的再现整个授课阶段,就要构筑课堂教学镜头的语言叙事框架和结构,强化语言视觉具有的连续性,做好画面的连续切换,使其灵活顺畅。这也需对应的导播人员要全面的了解整个教学阶段。在拍摄视频教学片的阶段中,在镜头切换上要以教师画面为重心,如以VGA/HDMI信号画面优先,以学生信号,画面优先三种模式来进行画面的切换。在拍摄视频教学片的同时,在切换教师画面时,以教师丰富的语言体态和经历讲述为重心,切换教师丰富的表情和上半身的肢体语言,然后再过渡到学生认真听讲的画面。第二,以学生画面优先来做出切换,这种镜头切换方式是着重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授课完毕之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以小组操作演示为重心。
4.4重新整合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个人教学设计,不论是摄像人员还是导播,都不清楚整个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师也可能仅关注教学过程,忽略或不懂得视频语言。而多线路教学录播系统。设置之前,导播和教师会沟通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互动和内容设计上做好镜头,画面有效融合,对课程教学设计的完善有促进意义,使视频教学拍摄出来的成片更加生动,灵活。并和微信接口相连接,能让资源应用者实时关注整个教学环节,让他们感知到更加清晰,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获取所需的教学知识。
5 改进建议
多线路课程导播系统在高职院校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技术和设施问题,在之后急需改进。建议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的培训,如今很多教师在应用信息手段上普及率不高,很多年龄稍大的教师不够熟练,所以可以加强培训,提升信息应用水准,推进数字化校园。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可以完善奖惩机制,鼓励教师善用此系统,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学校也应做好环境的搭建和配置工作,为多线路导播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奠定基础,提供保障。在微信接口二次开发和技术研究上也要关注,引进先进技术,投放对应的资金,为多线路导播系统对接微信在高职院校中的有效应用保驾护航。
6 结论
传统的视频教学内容单一,镜头贯穿始终,降低了学生学习乐趣,在此背景之下,本课题设置出多线路课程导播系统,并研究出和微信对接应用现状,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知道:在高职院校的应用中,此系统成果显著,大大提升了学生上课的兴趣,也赋予课程内容更多的生动性。想要更好地推进次导播系统,还需相关部门加强投放力度,完善制度,做好导播平台的安装和开发,集成信号,实现学生的在线学习。
课题项目:对接微信的多线路课程导播系统在职业院校的应用与研究,JY2019120115。
(作者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