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探析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美术,色彩,造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11 21:27
民间美术具有特殊的魅力,它不仅能够在构图、色彩、造型、图案设计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情,更能体现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本文分析了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意义,阐述了民间美术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实际价值,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意识到民间美术在幼儿园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激发幼儿的美术活动热情。
幼儿是未来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更肩负着将其发扬光大的重任。加强民间美术的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更能弘扬我国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此外,在进行民间美术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幼儿多种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实现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加强幼儿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及环境创设实践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环节。
1 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现状
首先,民间美术在幼儿园教学传承过程中的断档现象严重,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外来文化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冲击。人们逐渐离开民间美术作品发展所依赖的土壤环境,融入了现代都市生活,严重影响了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许多青少年瞧不起传统手工技艺,不愿意为之投入气力,且传统手艺的可创新度不高,难以符合当代幼儿的审美需求。其次,当下幼儿园民间美术教学的普及程度不足,在校幼儿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注、认知、喜爱程度不高。特别是来自于城市的幼儿,由于缺乏农村生活经历,对于乡土气息浓郁的手工民间美术作品不了解,更喜欢接纳新潮、时尚的工业产品。仅靠幼儿园难以全面展现民间美术的艺术美,无法深入挖掘、整理、传承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最后,部分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对于民间美术的理解不足,缺少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关注。现代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很难接触到真正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发现、理解传统民间美术的途径越来越少。
2 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方式探讨
2.1 筛选适合幼儿园的民间美术形式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传统的民间美术形式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和群众基础。在利用民间美术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更能培养其尊重优秀文化和传统技艺的优秀品质,锻炼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筛选适合幼儿园的民间美术形式,所学内容应符合幼儿的思想观念,实现民间美术的积极引导。
一方面,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应用过程中,应该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艺术形式,实现民间美术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创作观念、制作材料和工艺、作品等方面,要展现出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底蕴。结合现代化的时代背景,赋予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内涵,使之能够弘扬地方人文精神,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促进幼儿园环境创设教育的发展。如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等传统泥塑作品,幼儿园可以利用简单易得的自然材料,结合泥玩具制作工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个性化创造。幼师要尊重幼儿的大胆创意表现,设计适合当地幼儿的民间美术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在深入挖掘、整理当地特色突出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对民间美术形式的应用方法进行创新。选择其中能被幼儿接受,适合当代幼儿学习、活动等身心发展需要,且内容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环境的民间美术形式。以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形态,合理借鉴地方艺术的优秀成果,创新研究适合幼儿园的民间文化元素。根据美术形式不同的类型、艺术手法、制作手段、操作流程,依托于多媒体教学的影像记录传输功能,将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影像、文字等相关材料为幼儿进行展示,创新教学方法,尝试以微课、慕课等幼儿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民间美术的幼儿园环境活动应用。
2.2 激发幼儿进行民间美术学习兴趣
在利用民间美术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教学环节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要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在活动开展时,幼师可以利用故事法、游戏法、歌谣、看画说话等多种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民间美术的教育活动。如利用“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中华民族传统民间传说,为幼儿描绘故事中各个人物的鲜明特点,用看图画或影响资料的方式,来感受人物画的色彩、造型美感。结合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让幼儿进行观察、讨论,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作,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
探索幼儿园儿童喜闻乐见的新型民间美术形式,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民俗游戏及环境布置,创造幼儿积极参与的物质与精神环境。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得到有效促进,实现现代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工作。
2.3 创新民间美术的幼儿园教学环境
在利用民间美术进行幼儿园教学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该将创新型民间美术应用于幼儿日常生活、表演、游戏等主题教育活动中,为幼儿创建一个民间美术的教学环境。传统民间美术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如绘画、手工、美术活动及综合材料的应用等,幼师可以帮助幼儿,将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通过创意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了解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根据不同的家庭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幼儿学习的趣味性,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我国传统民间节日众多,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在节日到来之际,各地往往张灯结彩,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且针对不同的节日,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应该抓住节日这一契机,根据不同节日的地方习俗文化,做好情境布置,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体会民间美术的深厚内涵,提高他们对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热爱,更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今后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幼师把教室布置得十分喜庆,为幼儿提供一些特别种类的粽子,同孩子们一起喜气洋洋地在民乐伴奏下品粽子、拴五彩绳、做香囊,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但要注意的是,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尽量避免进行如赛龙舟等危险性较大的活动,可以转变游戏方式,进行“拔龙舟”主题的拔河比赛,完善教学环境的创新。
2.4 加强幼儿园与民间美术课程实践
要想实现通过民间美术的教学应用,保障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质量,就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程实践。首先,幼师要利用民间美术资源来提升幼儿园环境特色,比如:幼师在进行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将剪纸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幼儿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进行创作,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幼儿观察力、创作力。
其次,幼儿园可以利用寒暑假、周末放假时间,根据课堂教育活动主题,引导幼儿开展田园环境调查,筛选、辨别、挖掘、分析、继承并创新本地特色传统民间美术。帮助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思考幼儿园的课堂教育主题意义,理解活动环境的创意设计。
最后,幼儿园可以依托民间美术课程实践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合作,共同完成主题式、模块化的教学任务,实现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实践。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在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多样化的同时,帮助民间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结论:综上所述,不可否认的是,民间美术教学活动对幼儿健康成长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融入民间美术,能够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各种符合幼儿特点与认知的民间美术活动,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振奋民族精神。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渗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引发幼儿对传统民间美术的浓厚兴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西安市浐灞第三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