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审题,培养思辨能力——小学数学审题教学中的审辨思维培养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数学,学习,知识
  • 发布时间:2021-01-11 21:19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经历知识构建过程,是不断审辨达到更强构建的过程,学习中核心认知活动是高水平审辨思维。小学生思维处于形象到抽象发展重要阶段,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能用审慎批判的目光看待事物,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培养其审辨思维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数学对象抽象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决定小学生不容易把握数学活动本质,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思考,审辨分析才能洞察数学学习活动的本质特征,通过培养审辨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小学生数学审辨思维能力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审辨思维概念含义阐述出发,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辨思维的意义,针对小学生审辨思维培养问题,提出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生活化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审辨思维能力。

  经济全球化引发世界范围内数学课程改革,我国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重要文件,在全国试验区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强调接受学习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以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增进对数学理解。审辨思维是个体在头脑中对目标问题反复沉思,数学中主体审辨是学生回望学习经历,监控调节学习思维过程,学生将学习活动作为认知对象,使学习状态进入优化层面。审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辨思维具有独特优势,小学生由于粗心疏忽,考虑问题不全面等原因导致出现答题错误,在审题教学中使学生反思错误过程,培养学生的审辨思维,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审辨思维的意义

  数学审辨式思维是数学反思能力,数学反思能力是师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教学过程自我意识,以反思技能为基础,在对数学认知过程的评价中显示,对数学认知获得起到支配决定作用。目的是考察在活动中的精力,重构知识的理解,在活动设计各方面相互作用下超越已有信息,数学审辨能力核心是进行数学反思。数学审辨思维特征具有自主性,批判性,层次性等特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其在学校学习知识,认知情感等多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小学生从笼统的感知事物整体发展到精确感知事物部分,感知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小学生记忆最初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能记住具体的材料,对抽象的概念难以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小学生想象从片面向完整方向发展,低年级学生具有 模仿再现特点,中高年级学生对具体形象依赖性减小,学生的思维从具象思维想抽象思维过渡。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

  审辨思维是判断命题是否为真的方式,审辨式思维是学习使用特定技能的过程,是通过理性达到合理结论的过程,包含基于原则与常识的创造。审辨式思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备基本能力,受到广泛的关注。审辨思维与我国传统教育方式形成互补关系。传统学习方式大多为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审辨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审辨是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对问题思维过程进行全面考察,新课标指出,人们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历直观感知,反思等思维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含数学模型思考判断。通过审辨思维能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本质,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审辨是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非常重要。

  新课标强调以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学习数学效果不理想,原因是学生反思行为处于下意识状态,学生不善于反思,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发生的错误稍微反思可以发现,小学生学习中自我反思能力迫切需要提高。学生对学习反思是元认知监控能力,体现在学生不断评价其认知过程,找出认知偏差,选择恰当的策略。小学生数学学习反思意识淡薄,表现在自觉复习数学知识意识薄弱,自觉检查数学作业意识差,数学解题方法单一,分析错误意识较差。培养学生的审辨思维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深远意义。

  拥有审辨思维能力的人对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根据自己的思考经验作出独立的判断,是慎思明辨的过程。审辨式思维是包容异见,勇于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辨思维,需要挖掘审辨思维能力内涵,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数学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国际教育界形成共识,认为教育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审辨式思维,审辨式思维是激励个人持续钻研的动力。我国目前人才缺乏审辨式思维,各行业缺乏创新型人才,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随着网络的发展,获取特定知识非常容易,教学中重要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需要发展学生的审辨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2 小学数学审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辨思维的措施

  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多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相关数学概念往往由教师总结向学生讲解传授,学生通常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缺乏主动思考总结的思维过程,扼杀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推理,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阻碍了学生审辨思维能力的发展。

  2.1 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质疑是学生审辨思维能力培养的起点,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为学生创设具有审辨思维的情景,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审辨式思维。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买铅笔一课时,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计算15-9,学生积极讨论发言说出自己的算法。有学生表示可以用倒算法计算,先用9-5=4,用10-4=6,9比被减数个位的5多4,用被减数剩余10-4为6,其他学生表示不赞同。教师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不断思辨,达成对算法的认识。培养学生审辨思维能力,需要为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

  以往数学教材中很多问题往往目标明确,严重束缚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阻碍学生审辨式思维的发展。使用北大版教材设置了很多开放性问题,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鼓励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审辨思维能力发展。培养学生审辨思维目的是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通过独立思考甄别做出正确决断。多角度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最佳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反复,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在猜想验证中发展学生的审辨式思维。

  2.2 营造生活化教学情景

  理解数学强调学生背景知识在理解中起到的重要支持作用,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儿童学习数学是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学习具有社会性,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系统化过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实际问题的各种关系,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是数学学习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认知过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普遍较弱,多数学生对知识要点能较好的掌握,但知识应用中往往不能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突出问题是学生审题方面。审题是了解把握问题,获取正确解题信息。现在学生习惯固有解题模式,认为数学习题信息是对解题有益,有的学生对题意不明,使用公式不当导致结果错误。

  为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设计生活情境练习题。小红的房间长4m,宽3.2m,爸爸把南墙刷彩漆,窗户面积为2.8㎡,每平米需用油漆0.4kg,求爸爸需用多少油漆?结果大多数学生给出算式为4×3.2=12.8㎡,12.8-2.8=10㎡,10×0.4=4kg,有学生质疑问题认为老师出题错误,要求南墙粉刷面积需知长和高,题目中未给出条件,因此此题无解。老师要肯定学生的勇敢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认真审题,培养思辨能力。

  2.3 注重多角度思考问题

  成长中的儿童要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探索世界,用自己的观点思考问题,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思考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创设有效的思考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产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智力处于积极活跃状态。问题提出后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

  学生在认知中的错误是对其自身发展有益,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应充当细心的诊断医师,课堂教学是学生尝试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教师应更多分析错误产生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讨论,不能简单的从结论走向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相互纠正补充,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思维的目的是为解决问题,发展审辨思维目的是面对复杂问题中做出很好的决策,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式,是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及时进行集中思维,选出最佳解题方法。

  2.4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当学生反思意识转化为反思习惯时,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进行审辨思维,培养反思习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要掌握反思策略,让学生坚持经常反思,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的事情。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中形成反思学习秀安,课堂应成为师生交流思想的场所,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思维纵深发展。

  审辨思维非简单的回顾分析,是从新的层次看到现实的不足,决定学生需要有审辨思维能力,包括经验技能,策略技能与实践技能。经验技能是学生借助经验对自身进行直觉的反思能力。策略技能是学生进入行动计划如何进行审辨式分析。交往技能通过广泛讨论反思所得观点等。教师要采用多种办法培养学生的审辨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反思热情,教学中可以问学生是否有其他方法解题?通过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思考过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用90°,60°,30°;80°,50°,70°;100°,25°,35°画成三角形,学生很快画好三角形,但有的不能画成三角形,促使学生反思三角形内角的规律是什么?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规律。

  3 结语

  数学具有抽象性,语言特殊性特点,决定小学生不能轻易的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经深入研究,坚持审辨学习,才能洞察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通过审辨思维建构知识更加牢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激起学生的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的审辨能力。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思想方法,但应试教育中数学教学往往重视知识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反思对学生方法的指导是否到位,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书院路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