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建也可由乡村自内而发
- 来源:海峡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阅读,专题,生活美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26 16:29
如果有机会,希望你能将这本《海峡旅游》12月刊和11月刊放在一起阅读,因为这两期专题是相对应的。
在11 月刊的专题“新客入乡来”中,我们采写了许多进入乡村的生活美学品牌,观察它们如何将城市生活的意趣带往乡村,并成为乡村消费的新入口。这些品牌来自不同领域,都是村里的新客人,擅长以“城市”的眼光解读、诠释“乡村”命题。
而这一期专题,我们希望聊聊乡村内在的力量。中国乡建院联合发起人孙君老师在接受杂志采访时,曾经提到“中国现在做得好的乡村都是非规划和设计的,以地方农民为主体。古人留下来的那些乡村都没有规划设计师,但是它就是像乡村……外来的文化、政治、价值观会随着资本进入乡村,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融合过程,但一定是乡村文明融合城市文明。” 中华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文化,其价值观念、人文品质和道德诉求,植根于乡土社会,源于乡土文化。即使是在中国城市化的急剧进程中,乡村依然拥有自己的主体精神和生活方式,它们源于中国人千百年来与自然共处的智慧经验,其中纵然有糟粕的部分,却不影响都市人群在历经繁华之后,不约而同地将乡村视为自己的精神归所。
杂志的出发点也源于此。眼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向往乡野的美好,但城市与乡村之间还是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差,最不了解乡村价值的反而是村民自己。现阶段中国的乡村建设还需要专家学者的参与努力,需要有关部门的介入呼吁,但最终,乡建应该成为乡村自内而发的、可持续的行为。
因此,这期专题在筛选采访对象时,秉持了这样的标准:他可以来自任何领域,但专注的事一定要与乡村有关,或是自乡村生活中汲取精神养分,或是不断挖掘着乡土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村民也成为其中的参与者,投身其中一起改变乡村的同时,自己也发生着改变——这正是本期专题与11 月刊相对应的地方。
乡村正变得越来越热闹,各行各业都在这广阔天地间施展抱负,那村民在这件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事情当中,究竟能够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想,本期专题的采访对象们都对此作出了真诚而又具有启发性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