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艺生活 遁入童年乡野记忆

  • 来源:海峡旅游
  • 关键字:桃野,山腰,村落
  • 发布时间:2021-01-26 19:30

  松阳县有许多人间秘境一般的古村落。有的如鹫巢匍匐在悬崖峭壁上,面向山谷,视野开阔;有的铺陈在旷野平地,阡陌纵横交错。当我看到松庄村的巧妙格局,便一下子理解了此行造访的民宿“桃野”为何选址在这里——一条溪涧像玉带,三面环抱住古村,四面青山像几扇屏风,包裹住整个村郭,小小山坳里,青瓦片片,炊烟袅袅,溪流上游横亘一条百年古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里便是词中所说的“眉眼盈盈处”。

  到访“桃野”时,已是仲冬时节,桃树只剩下枯枝败叶,柿子也只有零星几颗挂在树梢了。山里昼夜温差大,夜幕落得早,黄昏时分山谷里已经上灯了。在山路上盘旋时,管家已经早早煮起当地的“端午茶” 备着,待我风尘仆仆地踏入暖洋洋的民宿时,茶已递上来,暖手暖心。

  主人为我安排的房间名为“ 花影”, 位置就在溪涧下游的溪水边,晚上可以枕着潺潺水声的白噪音安静入眠。房间以白色为基调,家具多以白水磨石铸就,软装则多为深深浅浅的绿,一如窗外山林的绿意。门口夯土墙上摘录的是李清照《小重山》里的词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民宿的主要客房区域位于山腰间的竹林间,走上石板台阶,台阶右面是猗猗绿竹屏障,迎面是火红的枫树叶,颇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

  就是这样,在村落的溪涧两岸、山腰的竹林间,散落着“桃野”的前台、餐厅、客房、艺廊和SPA 会所。客人从房间走到餐厅就餐,往往要穿越村民生活的区域,可以和洗衣服的阿婆聊聊天,和晒太阳的伯伯寒暄,也可以和水里的鸭子道早安,还会闻到溪边人家厨房飘来的菜香。一切融合于乡野山村的烟火气之间,毫无违和感。“分散式酒店”的概念起源于意大利,山里古村的人口慢慢迁徙到城镇,空置的房子就可以被酒店利用。这里便是名副其实的分散式民宿。

  午后在溪水边的户外平台,和主理人孙迎盈一边喝咖啡,一边聊起“桃野”诞生的故事。许多年前,孙迎盈在大理旅行时就萌生了开民宿的想法,后来跟朋友一拍即合,来到松阳县几个古村落考察,最终选择了在松庄村,令“桃野”落地生根。和以往印象中感性、抱有隐居山林理想的民宿主人不同,孙迎盈给我的感觉更像是职场中头脑清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的甲方高层管理者。她从不愿把话题带入感性、情怀的层面,在上海做市场品牌多年,使她对于民宿的乡村在地建立和经营,有着与国际接轨的品牌推广的独特视角。

  每一位乡村民宿主都有自己的“动机”和“兴奋点”,有些是为了寻回童年乡村的生活记忆,有些是为了归隐山林的梦想,有些是为了建设发展家乡,维系家乡依稀明灭的传统文明……但对于孙迎盈来说,这些都不贴切。她甚至没有局限于民宿或轻奢酒店的定位,把“桃野”定义成一个“目的地”—— 可以是度假目的地,旅行目的地,生活方式目的地,艺术体验目的地等。因此在做功能规划时,孙迎盈尽可能令其丰富,不仅有住宿,还有SPA 会所、艺术空间、课程教室等空间,它更像一个“载体”,可以被“装”进许多内容。譬如,文化展览、品牌活动、诗歌集会、培训课程、户外音乐会、露天电影、艺术节……都可以把背景从都市中置换为乡野间,空投进这座与世隔绝的山谷,这种现代与古朴、都市与乡村的碰撞,以及和在地生活产生的新的融合状态,也许才是孙迎盈做“桃野”的兴奋点。

  “桃野”的设计师是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吕晓辉,曾一手打造裸心堡、三秋等民宿,名声远扬,成为民宿设计的典范。说起和吕晓辉的合作,孙迎盈觉得已经默契到“没有什么故事可讲”的地步,看不到任何甲方和乙方沟通和验收过程中的硝烟。吕晓辉十分擅长将自己的设计与当地乡村特点结合。孙迎盈形容他的设计是“非常务实的,能够从客人的体验角度去考虑房间的陈列设计,而不会去做一些炫技和很多网红噱头的东西。”比如说,松庄村的地理环境非常潮湿,因此采用了水磨石来替代木材,构筑房间的床体、书桌、衣柜等家具,以此解决潮湿发霉的问题;配置地暖装置,可以令房间即便在阴冷潮湿的冬季依然保持干燥温暖。水磨石的主要材料是水泥和沙石,也是考虑到建筑施工过程中往来山路运输物料的便利。在建筑设计上,则实现了在地建筑特色的保留和延续。比如,公共区域依靠着山体的部分,和周围的民居一样,依然保留山体来作为墙体,使整个建筑如同镶嵌在山坳里一般;再如,屋檐与村里民居保持一致,没有做封檐板,使得“桃野”的建筑与山乡融为一体,而不是成为破坏乡野整体视觉和谐的“外来物”。

  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体验很有趣,在夯土墙内外宛若两个世界,当你从山谷间的古朴山乡中踏入房间,就宛如回到熟悉的上海街头最干净、安静、舒适、时尚的现代休闲空间。这样的体验,源于孙迎盈的上海老咖啡馆情结,在做软装设计之前,她邀请吕晓辉参观了上海武康路、五原路、安福路等几条旧法租界上的咖啡馆,这里是上海中产阶级、外国人、五百强中高管汇集的地方,这些人群也正是她所预期的“桃野”想要吸引的主要群体。

  对于散落在乡野间的民宿来说,单纯的住宿功能已无法满足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都市人的需求。对此,孙迎盈也尝试发掘松庄村当地的在地特色文化。涉及当地的农产品、文创和当地艺术形式等,比如,当地民间的红糖、端午茶、绿茶、豆腐手工艺、磨豆浆体验;周边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的古步道的徒步体验、溯溪徒步体验;欣赏当地的民间戏曲“高腔”等等。她希望客人来到这里,不仅仅只记得“床有两米,地有地暖”这些细节,而是能够在记忆里留下在这里做了什么事情,感受到连根带泥有温度的在地生活场景。当然,这些活动只是为客人提供的可选项,对于遁入“桃野”的都市人群来说,他们更享受一个人独自对着山间竹林发发呆,喝喝咖啡,看看书。孙迎盈觉得,如果一个空间值得客人什么都不做,只是安安静静地待着,也是一种成功。

  与中国大多数山乡一样,松庄村的年轻人多在城镇打工,乡村中留下来的基本都是老人家。很多人会说,可不可以让“桃野”带动周围的村民把农舍与弄堂改造得更干净一些。孙迎盈并不想做这样的尝试,她觉得村子保持它们本来的样子就很好。自民宿诞生以来,客人与松庄村的乡人相处融洽,村里人以好奇的目光观察着来自都市的生活方式。七八月份的桃子、端午茶和这里冬天的老白酒,在当地非常有名气,“桃野”也乐得帮助乡民借助网络媒体去推广这些特色产品,增加乡民的收入。与当地乡民产生连根带泥的情感连接,也许是一个植根乡野的民宿长久生长于山野的基础。

  如果不是孙迎盈说起,我都不知道松阳是中国大宗商品绿茶重要的生产基地。当地乡民自己喝的茶是野放在山里的,不施农药,产量也只够自己家人消耗。采访结束后,我在房间附近小溪边的大石头上布了个小茶席,一边听着流水潺潺,一边试着品饮当地出产的野放绿茶,香气高扬、滋味浓厚,有干净的山林气。溪水外的石板台阶上,有一群白鹅嘎嘎经过,乡野趣味十足。山作书案月当灯。入夜,在溪水边的房间读书、写字,耳中有潺潺溪水的乐音。累了,枕边留下一本未读完的书。第二日清晨,吃过早餐,懒散地泡在公共区域的阅读空间,翻阅了几本松阳民俗文化的书籍。

  “桃野”的日子于我而言最珍贵的是,令我感受到回归山林乡野的松弛。我曾和孙迎盈说,这里和松阳其他村落,会让我想起童年依山而居的老房子,让我找回最真实的自己和自在的状态,以至于才刚刚离开,便已开始想念。山乡的魅力在于随着四季转换,总能赠予你不同的风景、风物与感受。我想,我与桃野一定会再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