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 发布时间:2021-03-23 11:13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每个人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情况,又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上都有所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教师不免感慨:教学难,教好数学更难。的确如此,学好数学,不仅要头脑灵活,心思慎密,还需要思维活跃,计算精确,来不得一丁点儿的马虎。而数学答案往往又是唯一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并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因为年龄小,具有活泼、好动等性格特点,注意力不易集中,这无疑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增加了难度。再加上数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如果我们运用的方法不正确,就很难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别说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了。因此,我们必须采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极大的求知欲,让学生由原来的排斥数学发展到喜欢数学,而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不失为实现此教学目的的一条有效手段。

  二、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好坏对教学的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的地位,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方,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不应该将自己摆在主动的地位,而是应该构建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小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在课堂上,他们独到的见解很多时候让教师原先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此时,教师应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给予肯定的评价和鼓励,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对学生进行演示讲解,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异议,他也许会说,将圆柱的侧面展开不一定是长方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或者三角形。这时教师要进行耐心地讲解,由于学生利用不同形状的纸制成圆柱,因此展开的形状也有所不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纸张进行实验,这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活跃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开拓学生思维的一个关键。

  三、深入研究教材,传授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输入有效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有效的数学知识指的是他们还不知道和了解的数学新知识和新材料,需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内容。教学内容的设定是否有效与数学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需要有效的数学知识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学到了应有的数学知识才能说是教学的成功。第二,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有效的数学知识量。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数学知识不是智慧,学生会运用这些知识才是真正做到了智力的发展。第三,数学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的数学知识量。学生只有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索数学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愉悦感,才能真正驱动自己内在的学习原动力,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四、将课堂主角、话语权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一堂课的好与坏,关键要看学生是否是课堂的主人,是否有话语权。一堂高效课,能使师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师生关系自然融洽。如,我在上“圆锥的体积”时,我准备了一桶沙子和一桶水,圆柱体和圆锥体若干个。一上课,我问:“同学们,你们想玩游戏吗?”学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又重复一遍,学生才大声说:“老师,我们想玩。”“那同学们要听清老师的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上来跟老师领取器具,用你们手里的圆锥装沙子或水,然后倒入圆柱体中,几次能装满?”我给几个小组发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给几个小组发了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并要求学生作好记录。学生动起手来,眉飞色舞,很是高兴。做好实验之后,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发言,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我们组用圆锥形的杯子装水,三次装满圆柱形的杯子。”“我们小组装沙子也是三次装满。”“我们的4 次。”“我们的5 次。”我乘机追问:“为什么你们的发现不一样呢?” 有的学生说,我们的容器不一样大。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请他们再仔细地比一比,圆柱的底面和圆锥的底面一样吗?高呢?学生动手操作,又发现了问题:“我们的是等底等高。”“我们的等底不等高。”“我们的高相同,底不相同。”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得出不同的结果,是因为什么?“我们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不是等底等高。”“对了,那么,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是等底等高的小组,你们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 倍,也可以说,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学到的知识自然深刻、牢固。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并且从小学生自身出发,认真解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 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下[J]. 教育研究.1997(4).

  [2] 刘大军.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思考[J]. 新课程研究.2009(3).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