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湖南新三农产业互联网经济研究

  • 来源:公司金融
  • 关键字:新三农,产业互联网,经济
  • 发布时间:2021-03-24 20:43

  摘 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三大典型特征:商业互联网的平台开发、生产和服务的智能化以及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本文作者从信息物理系统赋能湖南新三农产业互联网经济做专题研究。

  当今时代,如何激活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互联网已经承担起时代重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新三农产业互联网必将加速促进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打好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攻坚战。

  一、深化信息物理技术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万物互联、智能协同时代。作为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技术核心,信息物理系统就是一个在环境感知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了计算、通信和控制能力的可控、可信、可扩展的网络化智能化资源管控系统,它通过计算进程和物理进程相互影响的反馈循环实现深度融合和实时交互来增加或扩展新的功能,以安全、可靠、高效和实时的方式监测或者控制一个物理实体,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万物互联和大数据服务的体系标准和技术支撑。谁掌握了该关键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下一代网络条件下的产业主动权。

  (一)主要发达国家对信息物理系统技术在城镇化转型中的应用高度重视

  从全球看,信息物理系统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新阶段。2009年,美国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技术的“智慧地球”列为国家战略。同年,日本IT发布“i-Japan战略”,瞄准信息物理系统技术驱动的“以国民为中心的数字安心、活力社会”。

  2010年,欧盟在其国家型科研计划FP7 (Framework Program 7) 中设立IoT-A、IoT6、open IoT等一系列项目项目,布局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交通等信息物理系统智能应用。2014年5月,韩国出版 《物联网基本规划》,韩国政府提出成为“超联数字革命领先国家”的战略远景。

  (二)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打造湖南省新三农产业互联网经济,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新跨越

  当前,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发挥好“三农”“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至关重要。打造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新三农产业互联网经济,是推进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湖南农业价值链,适应居民消费升级新趋势,保障农产品和食品药品消费安全,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新跨越的必然要求。

  通过建设新三农普适性资源接入共享平台,实现新三农设备、资源万物互联,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内生动力。①唤醒农村沉睡生产要素资源,完善现代农业供求关系;②建设业务支撑平台和产业大数据平台,通过科技与服务融合推动农业园区式群集化发展,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③建设共享交换协同平台和产业开放服务平台,形成特色产业村,推动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区域化发展,形成多元化产品集群、企业集群、品牌集群,核心产业与外延产业创新相结合,传统产业、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多元产业相互融合发展;④建设新型城镇服务平台,培育和服务新型产业农民,打造数字新乡村。发展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新三农产业经济湖南具有许多优势。和贵州、河南相比,省内有中南大学、国防科大、湖南大学等知名学府,具有先天人才优势。区位上比邻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大湾区的菜篮子和后花园等。因此,发展湖南新三农产业互联网经济,既是响应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需要,也是实施省内产业“互联网+”升级转型发展的内生力和趋势。

  二、打造湖南省新三农产业互联网经济,全面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基建战略,实现“弯道超车”

  (一)湖南省新三农产业互联网总体架构

  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联合省内有实力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选择合适区域,筹建湖南省新三农产业互联网基地和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形成融合农户、农业生产要素、新型农贸园区、加工厂、物流公司、销售企业、平台服务商、政府各职能部门等于一体新三农产业发展战略布局,降低交互层级,扁平化交互渠道,充分发挥新三农产业体系下各要素的优势,全面提升湖南省高品质农产品品牌构建渠道,支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全流程追溯农产品生产和交易过程,规范市场,为老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来源,节约产业链各级节点的生产经营成本,扩大销售渠道,增速全省农业经济GDP的提升,提升政府农业监管能力,从而助力湖南新型城镇化发展,创建国家一流新三农产业互联网新格局,辐射全国。

  新三农产业互联网战略布局是基于省内大数据中心资源的基础上,构建覆盖全省新三农产业云,在湖南省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选择合适的试点区域构建四个新三农产业服务中心,面向农业生产要素管理、新型农贸园区管理与服务、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和政府服务构建6个业务支撑平台,支持新三农农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各信息资源和物理资源的普适性接入与一体化管理,选择省内知名农产品品牌先行先试,并逐步覆盖全省各类农产品。

  (二)核心平台组成

  ①建立新三农产业云。全省统筹,建立新三农产业互联网云计算中心,支持农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中各领域各环节私有云资源的接入与一体化管理,避免各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实现资源集约化建设,确保投资收益极大化。②建立典型业务支撑平台。面向农业生产要素管理、新型农贸园区管理与服务、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和政府服务构建6个典型业务支撑平台,面向各环节提供便捷高效的互联网服务,保证安全、稳定、高效的信息交互渠道和便捷高效的业务支撑能力。③建立新三农普适性资源接入共享平台。全省统筹,运用物联网、CPS、人工智能、5G网络等关键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各环节感知、控制与服务等各类软硬件资源的普适性接入与管理,为各类资源全面感知与管理、资源分享与控制提供有效支撑。④建立新三农产业大数据平台。全省统筹,建立大数据中心,为全省新三农产业大数据进行集约化管理与经营,形成数据服务资源,创建新型农业数据产业。⑤建立新三农共享交换协同平台。全省统筹,打通政府各职能部门、新三农产业基地和园区的数据共享交换协同平台,实现政府部门、产业基地和智慧园区的数据协同共享。⑥建立新三农产业开放服务平台。省统筹,建设政府新三农产业数据统一开放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统一、便捷的数据服务和业务办理窗口。⑦建立新型城镇服务平台。就近构建新型城镇服务平台,提供智能化教育、医疗、社区服务,为新三农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

  (三)湖南省新三农产业互联网重点应用领域探析

  1.CPS+精细农业生产。试点并实施物联网精细化农业生产,实现农情监测、生产全过程精准化、标准化,逐步打造“气候,土壤,农事,生理”四位一体的新农业生产方式,建立以数据和技术为中心的新农业精细化生产产业。

  2.CPS+农机设备协同。促进农机设备的物联网使用协同与管理,建立“一设一卡”提供农机服务保障,协调提高农机资源使用周转效率,有效降低农机社会使用总成本。 3.CPS+大数据+农产品物流。合理布局全省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农产品冷链运输物联网,依托农产品供需大数据,有效降低采摘、运输、储存环节损失率,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效益。

  4.大数据+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面向农产品生产全程建设供应链金融体系,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精准分析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精准快速提供农业金融服务。

  5.区块链+农产品安全。打造从生产到消费全环节农产品安全溯源保障系,建设以“农品码”为核心的区块链安全技术平台,实现扫码溯源,提高农产品安全与监管水平,打造“放心农业”。

  6.CPS+大数据+新三农生产要素流转。建设农业生产要素流转体制机制,依托大数据实现“农事、农资、农地”等要素流转交易与监管,促进城市资源向农业流动,形成市场化驱动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

  三、产业运行机制和政策保障研究

  (一)运行机制

  依托省政府信息中心、省经济信息化委员、省农业农村厅等,联合国企、央企、民企、研究院所及有关金融机构,合作组建新三农产业发展联盟,协调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制定和实施产业生产与技术标准,形成以标准引领的开放参与模式,实现开放共享、互联互通,促进市场有序竞争良性发展。

  (二)政策保障

  1.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政策引导

  由省委省政府牵头成立新三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跨部门联合推进机制。制定 《湖南省新三农产业战略发展行动纲要》 和 《指南》,明确产业发展政策、目标、要求等重大方面。

  2.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统筹建设

  各级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农业产业特点和发展,提出优化产业布局整合需求,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参与新三农产业发展顶层规划,统筹建设规划,推进项目落地实施与保障。

  3.营造发展环境,坚持先行先试

  选择试点地区,营造良好发展政策和保障环境,落实新三农发展纲要,结合本地区特点,探索市场化发展模式。

  4.推进标准建设,坚持开放共享

  以用促建,逐步形成新三农产业技术标准与服务体系,涵盖平台、技术、接入、共享有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形成开放标准,社会参与,互联互通,合作共享的开放体系,促进市场形成与多方共赢。

  四、结语

  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通过校、地、企三方合作,资源优势重组,取优补“短”,借助互联网+发展大趋势,联合作战抱团取暖,践行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科技强路。

  参考文献:

  [1]严海莲.互联网背景下蔬菜经济产业新机遇[J].南方农业,2019(13):32-34.

  [2]陶亮.新时期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模式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3]康永梅.“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村实用技术,2019(02):12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