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功能 提升生命教育质量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质量
  • 发布时间:2021-06-02 10:28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生命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科学融入,能够发挥课程教学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为学生提供生命关怀,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科学实践。本文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探讨科学的生命教育开展策略,推动生命教育质量的提升。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高效落实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不断完善,生命教育已经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通过生命教育的高效开展,对学生的生命活动金逆行科学的引导和关怀,推动学生生命价值的高效实现。教师要充分结合生命教育要求,深入挖掘生命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活动形式,推动生命教育效果的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2 挖掘“生命”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生命教育实际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领域的科学体现,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生命活动进行全面的关怀,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形成正确的认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通过生命活动创造自身价值。生命教育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学生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要求重视的自身生命价值的同时,遵守他人的生命,爱护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充分结合生命教育要求,深入提取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生命元素,充实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生活经历和体验,实现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推动生命教育效果的提升。[1]例如在《家中的安全与健康》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家庭活动情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横祸习惯和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命健康。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对家庭生活中的用电安全、避险技能、消防知识等进行传授,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切实保证自身安全,提升生命教育效果。

  3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拓展教学途径

  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为生命教育开展提供环境基础。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成长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课堂专注度较为薄弱,而生命健康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水平。同时学生受到其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兴趣爱好、知识积累和生命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这就需要在生命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教育活动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强化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对生命内涵形成准确的理解,推动生命教育的高效开展。[2]例如在《我和我的动物朋友》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的形式,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能够对动物优秀品质形成有效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利用与动物相关的绘本故事,如《金丝猴与盘羊》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形式,提升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提升生命教育效果。

  在生命教育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科学设计实践活动,如在《安全记心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将交通规则等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知识进行融入,并设计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如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势,在传授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对生命安全形成准确的理解,使其能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在生命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引导家长起到榜样作用,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并通过亲子活动的开展,强化生命教育效果,例如在《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亲子活动,由家长帮助学生收集家庭生活中的废品,进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

  4 组织开展交流讨论,强化生命意识

  学生的高效参与是保证生命教育效果的重要基础,教师要依托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命元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丰富生命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命话题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对生命意识形成准确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养成热爱生命的正确认识。同时通过交流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丰富度,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够通过互动过程,形成有效的思维发散,学习到其它同学的优秀生命品质,推动生命意识的整体提升。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实际的教育内容,科学设置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进行科学的引导,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升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3]例如在《地球——我们的家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环境污染相关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进行自主谈论,引导学生养成环保意识,并融入相关大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自觉规范,提升生命教育效果。

  5 结语

  生命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科学融入,对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命元素,将生命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推到生命教育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颖. 凸显道德关怀的生命教育——以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年级教材为例[J]. 福建教育, 2020(12):39-41.

  [2]卢生招. 道德与法治课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14(12):60-60.

  [3]郭然, 刘岚. 生命教育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32):101-10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