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数学教师, 从教近15年,也担任了近15 年的班主任, 期间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学生, 也处理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有学生让你眼前一亮, 惊喜不已, 也总有学生让你眼前一黑, 头疼不已。小琳就是其中一个让我闹心的学生。
开学初, 她给我的印象是性格率真, 笑容灿烂, 但眼神中藏着一点淡淡的忧伤。随着对校园环境慢慢熟悉后,我发现她经常交往的同学大都比较爱玩, 爱打扮自己, 不喜欢学习。我找她谈了多次, 每次她都说自己会努力改正, 但是后来她的问题却接踵而来, 作业书写潦草、不按时上交作业、开始打扮自己、爱找借口、考试不及格……于是, 我开始联系她的家长, 从家长口中得知, 小琳其实是个很听话的孩子, 只是最近家中的一些变故让她变得有些敏感和失落, 我想这大概就是她眼神有些忧伤的缘故吧。家长是很通情达理的,也很关注她的成长, 但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把她管得很严, 怕她过得不开心。
过了一段时间, 我去她家进行了第一次家访, 了解到她的成长环境, 以及她家的变故。我才知道, 原来她总跟那些爱玩不爱学习的人一起, 是因为跟他们相处没有压力, 可以尽情释放自己。但是, 都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我担心小琳经常跟他们玩在一起, 时间长了, 很多事就会习非成是, 看不到自己的错误。于是, 我经常提醒她, 可能因为知道我关心她, 她平时在班里的表现中规中矩, 至少不违反班规, 有时还会帮班里干活。唯一不好的是, 她还跟他们来往, 特别是在校外或者周末时段。我也时不时提醒家长要严格监管,特别是晚上的外出。
再后来我发现别班的一个男孩子总是来教室门口找她, 观察一段时间后,确定她有与男生交往过密的问题。于是主动找她了解情况, 她说是很好的一个朋友, 经常一起玩, 并不是那种关系。但我认为她是在敷衍我, 担心她受到伤害, 于是我进行了第二次家访, 主题就是这件事。
家访后, 在学校没再看到那么明显的交往行为了, 但在校外就不清楚了,于是我交代了班上的学生在校外时帮忙留意一下。不出所料, 有学生反映小琳在上学或放学路上, 还是跟那个男生走得很近, 家长也反映周末总有人约她出去玩。家长虽然很担心, 但又不能不让她出门, 只能限制她外出的时间。因为这些事都发生在校外, 所以我也只能与她家长商量如何加强监管及怎么与小琳沟通。在这件事上, 我在学校经常提醒和干预她, 让她学会保护自己, 以免受到伤害, 还时不时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些留言提醒和激励她。
在初二第一学期临近期末时, 我去她家进行了第三次家访, 这次我明确跟她家长说, 小琳如果继续这样下去, 不仅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 思想上也可能会走偏。经过三次家访和这么长时间的跟踪教育, 我开始进行反思, 也渐渐没那么有耐心了, 对她的管教定位是约束她, 不影响班级就好。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她就是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好好读书呢? 有时真是想不明白, 但又不忍心就这样放弃她。
第二学期开学不久, 我去她家进行了第四次家访。一是了解她在寒假的各种表现, 二是希望她能好好读书, 将来考个好点的高中。这次没有谈及她与男生交往的事情, 因为我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 她心里是明白的。又过了一段时间, 她主动来找我, 说她与那个男生彻底分开了, 并承诺从这个学期开始, 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 也减少跟那些朋友的来往。我感到很惊喜, 顺势表扬她这学期突然长大了, 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 但我内心仍是有疑虑的, 真的改了吗?
为了进一步鼓励她, 我让她担任班上的纪律委员。她真的变好了, 纪律委员做得很出色, 期末时, 同学们一致评选她为优秀班干部。她的学习成绩进步也很大, 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有三次都在 96 分以上。一学期下来, 我坚信小琳已蜕变成功, 心里感觉特别舒心。
很快到了初三, 这一年的她, 真的没再让我操心, 学习认真自觉, 管理班级主动, “安静” “快点排好队” 已成为班上最美的语言之一, 如果还有让我担心的, 那就是她的学习存在偏科现象, 而且学习能力不是很出众, 于是我鼓励她, 尽力去做, 不留遗憾就好。在备考的日子里, 她真的很努力。中考成绩出来后, 她非常开心, 特意发了一条感谢短信给我, 我看了十分感动。
说实话, 我不知道小琳的改变是因为我的付出, 还是她自己突然之间的长大, 但至少在她的成长路上, 我一直关注她, 从未放弃她。守得云开见月明,我想, 教育除了要有爱, 更要有坚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