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湖而居,自然与人文互为风景

  • 来源:海峡旅游
  • 关键字:自然,人文,风景
  • 发布时间:2021-06-20 20:07

  午后,与友人驾车穿行于沙溪郊外石宝山密林中的山间,行至一处山坳,山路前出现一座静谧的湖泊。湖上水气氤氲,午后阳光下的山坳间匍匐着砖红色夯土建筑群落,这便是由梦茜和玉江设计、林登先生伉俪创立的喜林苑在云南的新项目—— 沙溪喜林苑。

  久闻来自美国芝加哥的林登先生大名,一个“老外”横跨太平洋,从美国来到中国,跑去大理开酒店、做国际文化交流,还学了一口顺溜的汉语和白族话,直把大理当故乡,比许多中国人还了解中国,比许多大理人还在乎在地文化保护,俨然一个“假老外”,一个“金发碧眼的大理人”。林登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看似装订错乱但极有趣味的书。在中国最初的日子,少年林登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直到有天到了大理,他依稀看见梦想中家的轮廓——一个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田园孤本,一个略微离经叛道的世外桃源。

  在苍山洱海间的大地上徜徉多年,林登的目光停留在了喜洲古镇的明清、民国时期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上,最终选择了杨品相宅。把一个历史建筑交给一个“老外”去维护修缮利用,这事在喜洲近年历史上从未有过,为此林登花费了两年时间去说服当地政府。当听到这个“老外”为了这个老院子卖掉自己在美国的房子,两个孩子因此睡在客栈地板的垫子上,政府工作人员被他的真诚、热忱和坚定打动了。2006 年,林登正式接手杨品相宅的维护改造项目,站在齐腰深的荒草里与工匠一齐劳作,最终修旧如旧,将民国年间落成的历经风霜、残败不堪的老宅子改造成了一家酒店,他把这里命名为“喜林苑”。

  “不仅仅是酒店,而是林登中心。”喜林苑作为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和西方媒体眼中不一样的中国”,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和学生来到这里。那些金发碧眼的学生和当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的少年林登一样,以好奇的目光,以喜林苑为原点,观察大理喜洲的自然、人文、民俗风情。而喜洲村民从这些外国人的认可与赞美中重拾对在地文化的自信,林登对文化保护的理念和实践,在这里如春风化雨、百草回芽般滋长开来。

  “喜林苑要走入大理沙溪了。”“林村长要走入石龙村了。”这是近几年喜洲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什么是沙溪? 为什么又是石龙村?

  当我们车行至水气氤氲的石龙水库边,目光从左及右远眺,心中已然有了答案。沙溪喜林苑,匍匐在湖水左边的山坳间,而石龙古村的水村山郭倒影就在湖水的右面。酒店与古村,现代建筑与传统民宅,未来的延展与过去的积淀,如同两个时间维度的存在,成为彼此的风景。朋友唤我将目光看向山路边的原始密林里,不知名的彩色野鸟在树枝间跳跃欢唱。这里,是多么得天独厚、联结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人间秘境呀。

  如果说喜林苑在大理喜洲杨品相宅、宝成府的修缮改造,是对历史古建筑“修旧如旧”的实践,那么,沙溪喜林苑则是在一张空白的白纸上作画,凭空降落在湖畔山间。它的几何线条和方块构造,是属于现代的,建筑材料上却保持着与在地建筑文化的连接——砖红色的夯土结构墙面。

  毋庸置疑,夯土本身是美的,它有着自然原始的肌理;夯土,也是有环保价值的,相对现代建筑材料,它更生态也更回归自然。然而不可否认,夯土在抗压、抗震、保暖性能上也有弱势。因此,即便在最传统的白族村落,随着水泥建筑的广泛推广,夯土建筑也在以比我们预料要快的速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何让传统夯土材料满足现代酒店建筑的舒适需求? 设计师梦茜和玉江为此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对夯土里水、沙、石的配比不断实验,琢磨其力学特点。这个过程中,时常出现墙体开裂的情况,便只能推倒重来。最终,他们找到蓄热保暖、抗压强度和抗震性能的绝佳方案,为夯土材料的现代建筑应用开启完美的新篇章。

  当夕阳余晖拂上夯土墙面,建筑体呈现充满历史感的古铜色。整座酒店建筑群落,便像古铜色的赤鸟安静地展开羽翼匍匐在山坳间。我们办理入住手续的公共空间,像是鸟的左翼。走过一条长长的木桥,便是鸟的右翼——10 座夯土墙别墅,依照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客房区,好像野外自然生长的建筑群体。四周也没有围栏,只要向周围再多踏出一步,就可以钻进原始山林中去。在清晨或黄昏时于客房区域游走,爬上台阶、穿过弄堂,还会偶遇一棵松树、一棵杜鹃花。

  管家告诉我们,夕阳下的沙溪喜林苑最美。我和友人们一起在向着夕阳的房间里,泡起蒙顶甘露春茶。下午的阳光是金色的,洒在窗外的湖水上、窗内的茶汤里。房间空间宽敞,并设有小天井等格局,错落有致,好像一个独门独院的私域空间,有的房间面向湖山,有的房间面向深山幽谷,野杜鹃花在花瓶中盛放着,与人间,与自然,一切的距离感刚刚好。

  晚餐时间,友人点了当地的火锅。硕大颗的芸豆、盐卤豆腐、不知名的山野菜、云南香肠……下火锅的食材,多是用自然农法种植的产物。夕阳的金辉洒在铜火锅上,在餐厅窗外如画般的夕阳湖景前与友人们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夜晚,正是一钩新月,满树繁星,耳边只有湖水潺潺的白噪音和几声虫鸣,只觉得已经很久没有身处这样的自然秘境了。想起林登先生形容沙溪喜林苑的夜色:“夜晚繁星布满天空,就像在宇宙的肚子里,让人好眠。”

  在林登眼里,一如喜林苑以往一贯秉承的概念,一家酒店的重点,不是为旅人提供一个床位,而是能让他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在林登、梦茜和玉江对沙溪喜林苑的规划蓝图里,一汪碧水对岸的石龙村也是酒店的一部分,整座水库周边的山水与村落,才是酒店不可分割的整体。

  林登从石龙村里走过,在路边绣花的白族大姐怯生生地问:“林老板,我可以去你那里上班吗?” 林登哈哈一笑:“你会唱歌吗? 会唱歌,就去我那里上班!”

  石宝山下的石龙村,小巷错落,鸡犬相闻,保留着最传统的白族文化脉络。大理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有自己村子的特色和“绝活儿”,石龙村在大理,则以盛产“歌王”“歌后”而闻名遐迩,这里的孩童还不会说话就会跟着调子跺脚,这里的小伙不会对调就找不到老婆。石宝山山间还有白族歌会,已延续千年。

  林登也带着团队为沙溪喜林苑设计了多项在地民俗文化的体验活动,也设计了六条融合不同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徒步路线。

  “中国文化的灵魂,藏在乡村里。有风景,有文化,有人情,才是中国乡村最美的样子。”林登先生如是说。也许,一个外国人,一个“金发碧眼的新大理人” 的观察角度,恰恰能给我们对乡村的在地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平衡很好的自省与思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