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杯咖啡是在星巴克喝到的。当时我月薪3000 块钱,一杯星巴克却要几十块钱,舍不得喝,但每一次经过都被咖啡的香味吸引。终于有一天,我下决心点了一杯最便宜的浓缩——实在是太难喝了,简直给我留下阴影。好在后来又尝试了牛奶咖啡,才慢慢接受了这种饮品。
2013 年,我进入咖啡行业,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很单调,业内也没什么交流机会,因此视野很局限。大概过了三年多,我辞职了,自己改了一辆咖啡车在广州市里流动营业,有时也教路人冲咖啡。当时国内还没有咖啡车文化,所以我的车很受大家喜欢。但是它功能性不够,一年后我又改了辆升级版的咖啡车,开着它走出广州,在服务区卖咖啡,也参加市集、咖啡节和一些商业活动。这辆咖啡车让我赚到了钱,因此我又找到专业改造房车的松木巴士,请他们改出了现在的“公路咖啡”,它能带着我去更远的地方。
2019 年底,公路咖啡上了牌后,我和太太立马就出发了。城市里不缺咖啡,而偏远地区的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喝过咖啡,所以我特意带了许多咖啡豆,想和他们分享。从广州到湖南、湖北、重庆、成都,再从317 国道进藏,开了 2 万多公里。路上不时停下来,请遇到的人喝咖啡,有骑行者、背包客、珠峰清洁工、卖西瓜的老人、僧侣等等,其中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喝咖啡,他们的反应也和我第一次喝咖啡时差不多,既惊讶又难以接受,令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是我们第一次自驾远行,一切都很新鲜,我们在那个环境中也是新鲜事物。
回来后休息了大概半年,在城里卖咖啡攒钱,到了2020 年6 月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再次出发了。这一趟我们看遍了青海,然后进了新疆,抵达库尔勒时因为疫情封锁,不得不原路返回,从青海再次进藏,走完阿里南线又去了新疆。对于我们这种从小生活在沿海的人来说,第二趟西部之行依旧充满神奇的际遇。我特意开了200 公里去看古格王朝,一整座山上都是前人生活的遗迹,非常震撼;没有找到66 号公路却也意外看到了雪山……路上我们依旧送出了许多杯咖啡,也收获了许多真实的反应和温暖的匆匆一遇。
这两趟远行我们都是依赖存款,我不觉得边走边卖咖啡这种模式能够长久维持,还是要回到城市里努力赚钱,才能有机会再次为了热爱的事情出发。现在我们就在广州市里卖咖啡,偶尔也去周边走走。等女儿再大一些,公路咖啡的第三趟远行就可以开始了。
小时候在县城里有许多租书的书店,我常常去那儿看书。2011 年辞职待业,正迷茫的时候看到了钟芳玲的《书店风景》,里面写到一家法国巴黎的租书店,我就想着是不是也可以在上海开一家租书店。
我和丈夫Lulu 平时都喜欢旅行,书店刚开业就觉得出去玩的时候会兼顾不过来,Lulu 当时就说:“什么时候能把书店给‘打包’带上,一起去旅行就好了。” 后来一晃六年多,趁着孩子暑假,我们才有机会带上他和我们爸妈一起,开了一辆书车,边旅行边摆摊卖书。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北行驶到达甘肃,再往北经过内蒙古、北京后返程,经过了11 个省份,从平原到高原、城市到村落。之前也有去其他地方摆书摊的经历,但开书车的体验还是不太一样,它能去到不同的地方,相比实体书店的地域性限制,可以让我们挑选的书和更多书友不期而遇。
旅途中,我们把书车开进了小县城、菜市场、蒙古包旁,在这些地方摆书摊的时候,只要一把书和书箱拿出来,就会陆陆续续有客人围过来翻看。无论他们买不买,我都会及时介绍一些信息,让他们更了解书的内容。车上的空间有限,带出来的书都是我精心挑选的,每当有客人买走我也喜欢的书,那种认同感会让我很温暖,而他们买到了喜欢的书,临走时也会对我们说声谢谢。
那趟旅途下来,我发现其实在这些少有书籍出现的地方,大家依然是有阅读诉求的。就像《人行道王国》书里描写的一个黑人小伙,他每天在纽约第六大道的杂货店工作,对面就有个书摊,虽然高中没毕业,但他认为“相比买衣服,自己更愿意买书,这是看到街头那些书时,才产生的渴望”。希望我们的乐开巴士,也能像这样勾起更多人对阅读的渴望。
我从事二手古董这行十多年了,当时国内只有三家店在做这个生意,很小众。我一开始淘的更多是200 年前或 150 年前中古的东西,后来就更偏好手工制品,因为它代表着每个时代的精品,现在店里也是陈列手工制作的服装、鞋子、帽子、首饰比较多。
自从儿子出生之后,我们家几乎就一直生活在路上。骑着两辆摩托车横跨过中国,也开着自己改装的小货车从苏州一路到过新疆、云南。不出意外的话,我想未来的生活也会是这样,所以需要为了更长远的目标去做一个规划。
五六年前,我就有了“移动商店” 的想法,不过当时更注重旅行体验,只带了一些装饰品和收藏品在车上。后来,疫情的发生让我觉得生活其实有很多变数,去年就换了一辆重达6 吨的中巴车 “野兽”,特意去考了B2 驾照,打算把店里的货物一起带上,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外面待更长时间了。
最近正在改装“野兽”,里面依然会使用我喜欢的实木材料,搭配绿植、古旧装饰品,让它更有原始自然的感觉;橘黄拼白色外观涂成了纯白色,偏绿的车窗全换成了透明白色玻璃……之前改造过自己的木屋,包括前后装修过7 家店、改装过3 辆车,现在快40 岁了,这辆车算是我的终极作品。我期待它可以很好地表现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也是店铺风格的浓缩,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
我觉得在外面需要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既然选择出发,就应该放弃一味追求舒适生活的状态。所以即使“野兽”空间很大,我也不打算装卫生间,因为在路上加水、排污都很麻烦,但一些生活上简单实用的东西,比如厨房的炊具和炉灶是需要的。如果以后它的状况比较好,我觉得我还会开着它去环球旅行。
之前开店,我的顾客几乎都是国内同行,这一趟就希望开着“野兽”,带着我的货物去不同城市,去见见那些非常熟悉的陌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