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村落里的小江南

  • 来源:海峡旅游
  • 关键字:土楼村落,隐逸,江南
  • 发布时间:2021-07-09 09:32

  森林与小溪间的隐逸村落

  龙岩市永定区的湖坑镇是福建土楼的核心所在地。镇上有一条流经山谷的南溪河,两边树木青翠,上百座土楼沿河而建,被誉为“南溪土楼长城”。有“红色小延安” 之称的南江村,正位于永定与平和的交界处,是“土楼沟”景区的中心地带,也是闽西著名的革命老区。南江村开基于明崇祯年间,村里的二十多座客家土楼各具特色,建筑形态有正方楼、长方楼、圆形楼、八卦楼和土箕形楼。形态各异的土楼沿着河流两岸排布,依山就势,堪称风水上佳。

  村里的土楼并没有像一般土楼景区那样,人去楼空,圈地收费。居民们如常在其中生活,甚至会热情地和你聊起家族历史、生活往昔,到这样的土楼村旅行当然更有兴味。

  村中始建于1843 年的“东成楼”,占地面积约2400 平方米,是永定土楼中独一无二的八角楼。据说楼名为清翰林巫宜福亲笔所书。东成楼原要建成四方形土楼,但方楼一角正好对准本村一个墓地。该墓地为猛虎下山形,这个角恰似一支利箭对准虎头,纠纷由此而生。建楼方要建,而墓主不让建,双方争执不下,一度剑拔弩张。此时,有好心人建议,请翰林巫宜福出面调解。巫宜福详细了解情况后,分头征求双方意见,最后请双方一起当面协商。建楼方终于同意削去对准墓地的楼角,为了使整体更加协调美观,又削去其他三个楼角,由此有了永定土楼中独一无二的八角楼。东成楼背靠着青山隐隐,与隔邻的圆土楼“明碧楼”相映成趣。

  原名叫“源聚楼”的“天一楼”,建于 1915 年,占地面积1200 平方米,呈鹅卵形,每逢节庆喜事,楼中的天井广场可宴客20 余桌。天一楼前后两溪合抱,清澈的溪水绕楼而过,合二为一,故而得名“天一楼”。而“振阳楼”已建起400 余年,为南江村年代最久远的土楼,也是规模最大的土楼,曾有500 多人同时居住在这里,其中有不少为革命牺牲的先烈,现为区级保护文物。

  村内的“经德堂”是旧时私塾,很有几分江南书院的感觉,却古朴雅致,这里有“八个学生出九状元”的故事,说的是八个正式学生一个旁听生都得了功名,也算是一段佳话。还有一幢精巧的“司马第”,现辟为革命纪念馆,诉说着这个村落与烽火硝烟的往事:上世纪三十四年代,中共闽西军政委员会曾在南江村办公,并在此诞生了中共闽西第一个地下电台,南江村因此有“革命小延安”之名。

  沿溪而行,溪畔建有天后庙,香火旺盛。一旁的香樟树古意盎然,似是护佑这个古朴村落数百年来安宁如故。南江村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溪流两岸,土楼绵延,静默伫立。清晨或者夜晚在溪流边散步,但听鸟啼虫鸣,空气清新,花儿缤纷。南江村的森林覆盖率高达 75%,像是土楼村落里的小江南。

  睡在三百多岁的土楼里

  在南江村溪流的上游,隔溪相望,有两座土楼值得停留,“东昌楼”和“朝阳楼”,如今皆被改造成民宿,外观如旧,住起来却极其舒适。许多游客来到此地,不过匆匆一瞥土楼外观便离开,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当然无法享受土楼的情趣精髓。在土楼里住下,慢慢闲游,才能好好欣赏村里形态各异的土楼之美。

  朝阳楼是一座长方形的土楼,位于村庄的深处,门前便是溪流淙淙。记得第一次来南江村的时候,这座三百多岁的土楼是几近倒塌的模样,楼里堆满了杂物,已无人居住,养鸡养鸭。没想到时隔一年后,它已经“变身”,土楼里历史久远、精巧的垂柱花篮和镂空花窗都保留了,成为民宿里精彩的组成部分。最开阔的一楼则作为公共空间,有一汪鲤鱼腾跃的水池,左右相对却互不干扰的泡茶休闲区,屋外盛开的月季野花,一根枝丫挺拔的树枝,随意往陶罐里一插,衬着主人收藏的古字古画,也别有韵味。

  整体格局则改造为疏阔的开间,房间内沉重的木头柱子、美丽的花窗都原样保留了。屋内裸露的土墙, 保留了土楼原本的建筑肌理,更保留了土楼冬暖夏凉的建筑智慧。两个客房之间有独立舒朗的休闲泡茶区域,或对着土楼屋檐外的蓝天,或对着镂空花窗外的青翠竹林,喝茶“话仙”,惬意自在。也因为是长方形土楼的缘故,每个客房各安一隅, 更为安谧。

  对岸的东昌楼也有了同样的“变身” 经历,这不失为对土楼村落的新鲜造血,既保留了旧有风貌,又与现代的度假需求对接。

  南江村深受摄影爱好者与画家的喜爱,在观景台上、溪岸边,常常会遇到静坐写生、寻觅角度的旅人。村里的“女儿林” 有着远嫁女儿的牵挂,也成就了村落的绿意深深,想着秋天再来,一定有另一番风光。不知道著名导演姜文是不是被这样的景色打动,来到这里为电影《一步之遥》取了许多景。传说这个“女儿林”源自古时一个要远嫁异乡的客家女儿,她思及父母要在烈日曝晒下的梯田劳作,不忍其辛劳,因此为父母植下这遮风庇荫的松树。此后,但凡村中有女儿出嫁,在出阁当日便会在此种下松树一棵。几百年来,一棵又一棵寄托着出嫁女儿惦念之情的松木渐渐成林,成了村中最深的一片绿色,也使得村庄生态良好,稻作丰收,真正护佑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

  村子距离湖坑集镇 8 公里,每隔5 天,镇上便是圩日,还可以去赶个集,吃吃客家小吃。坐在村口等车,热心的村民便会帮忙喊车,又介绍着镇上有什么好吃的…… 夜里无事,再往上游村庄走走,听听村口正在上演的木偶戏,锣鼓喧哗,唱的却是土楼人家百年来的悲欢离合。

  偶尔抽身逃离都市,住在三百多岁的土楼里,在村里古道漫步,吃着山野蔬果,和村民聊聊天,隔日在土楼里睡到自然醒,听着鸟鸣山幽,流水在窗下淙淙,这个“小江南”里的村居生活,大概是许多人的梦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