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现代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29 11:11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已成必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优势是其它工具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用在导入新课的教学环节中,创设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在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处,帮助领悟,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用在文字所不能传达出的情景中,补充形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用在古诗教学中,营造氛围,可以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一、用在导入新课的教学环节中,创设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同样,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彼的地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是众多语文教师的追求。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无疑会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使课堂教学更具感染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临的大多是静止、抽象的文字。现代教育媒体能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将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展示现象,虚拟现实等手段,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它可以化静为动,化腐朽为神奇,化天涯为咫尺。因此,在课前导入时段,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可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譬如《蒹葭》这首很有意境的诗,运用《在水一方》的动画歌曲导入,在优美的旋律中营造一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优美意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又如我们学习一些小说,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小说或外国小说,学生对它的时代背景却不太清楚。教学《最后一课》时,对普法战争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可能不太清晰,我在课前导入时放一段影片,将普法战争的情景再现出来,让学生在视听的双冲击下,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了如指掌,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习兴趣随之而来。
二、用在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处,帮助领悟,有事半功倍之效。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倘若借助信息技术,就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学习这段描写大榕树上鸟的热闹场面:“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这一重点内容呢?考虑到班上学生对大榕树和无数只鸟的场面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用录像展现大榕树的茂盛和飞鸟的多,然后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品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段文字的优美。又如对《岳阳楼记》一课第二、三、四自然段“予观夫巴陵胜状”至“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教学,播放岳阳楼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目睹”岳阳楼之壮观,去聆听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从而更好地感悟作者的远大抱负。由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更便捷地帮助学生实现了语文教学中知识、思维、情感的迁移,重点、难点便迎刃而解。
三、用在文字所不能传达出的情景中,补充形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信息技术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它以其直观的形象,美妙地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充分展现语文美的因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语文课上学生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而且可以发展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以及独创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时,为了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三峡雄奇壮丽的美景,紧紧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从网上下载了大量不同季节的三峡图片,配合着文字说明,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让学生在课文基础上作扩展联想,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三峡风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而且拓宽和加深了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四、用在古诗教学中,营造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凝练含蓄,意境深远。学生学习古诗,往往难以体会到诗人所描写的情景,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把抽象的诗句生动、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深入诗中描绘的境界,体会诗歌意蕴,把学习语言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在学习诗句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唤起想象,使学生潜在的创造与想象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如:在教学《天净沙 秋思》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哀婉、低沉的音乐声中闭上眼睛尽情想象,把脑海中听到的音乐,想到的夕阳西下的画面画出来,并且请学生自由发言:听到这个音乐,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个什么画面。这对激发学生的想象,给了他们一个很大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发挥他们认为的夕阳西下的场面是什么样的。经过这样的激发,学生脑海中夕阳西下就不止是课文上面仅有的那个图画,可以有很多的场景。这样,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并生发丰富的联想,从而更深入地体味课文所展示的意境,使学生的思维在多媒体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总之,放眼21 世纪,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通过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能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巩固,有利于对教学信息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以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我们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能力,不断地在实践中探讨、反思、总结,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更加符合语文信息化、多样化、网络化的要求,更加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现代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优化语文教学的“高速公路”。
作者简介:廖丁(1990 年7 月)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湖南安化县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学历:本科 单位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松木塘镇关山口中学,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