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教育是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现阶段新课改提出的教学需求来分析,针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进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诉求设计德育教学方法。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后续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个人传统的教学观念,应用全新的德育教育管理办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结合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转变个人的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如何拓展德育教育管理方法,制定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制度;如何借助教师榜样的力量发挥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引导作用,促进德育教学的功能性和作用性等问题存在认知不足和行为缺失。对此,教师务必要结合上述问题做深入探索和研究,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转变德育教育管理观念,营造良好教学空间
教师在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且要以此作为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与培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养成一种敢于自我表现的行为习惯,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满满的“活力”和“能量”。也可以设计相应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用观察和行动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设计德育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学生带领到田园环境中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在此,教师可以设计活动主题为“保护家园,爱护绿水青山”。然后带领学生深入田园的各个角落,观察、学习、实践、探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居住小区的健身器材修缮工作中,或者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护林防火的宣传工作中,亦或者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疫情防控或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通过真实生活场景,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社会活动频率和整体质量,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德育知识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灵活应用德育教学方法,制定教学管理模式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素养的培育与提升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培养步骤与培养阶段。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与体会中逐渐地加深记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促进自己的体验与分析水平,进而带动自己的自主性探究意识不断提升与发展。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专门反映班级成员德育素养的表格。在表格中,教师可以利用量化管理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德育素养的分值计算。然后每个月或者每半个月的时间间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同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做出奖励。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公共网站上建立一个德育平台。在这一平台中,可以反映一些教师和学生的日常交流与活动开展的内容。或者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优秀德育案例,让学生对其进行了解和学习。这样,学生能在一个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对其作出深入的理解与分析,进而会牢牢地记住教师的教诲,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三、发挥教师榜样引导作用,重视学生德育发展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能形成良好的德育实践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对小学德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用高尚的师德和温暖的言行影响孩子,并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对他们实施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受到良好的榜样感染,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诚信品格的时候,就要以“坚守诚信”的做人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关注诚信细节,或者有意识的设计体现诚信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可以有采用承诺激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如,教师承诺班级中的学生学科成绩提升5%,就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奖励。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结合教师的行为举止强化学生的诚信的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在诚信品质教育中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成长,从而逐步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教师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分析个人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管理方法为学生开辟全新的德育教学空间,从而奠定学生的德育学习基础,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体系与学习环境。这样,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才会得到有效缓解,学生在参与德育学习的时候其主体地位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刘红娟.基于“心安”育人模式的小学德育管理改革与发展探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27-28.
[2]张旭东.对新时代小学教师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6):59-6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