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职业,健康,教育
  • 发布时间:2022-03-01 11:44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推进,职业院校力求保障高职在校生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双管齐下,形成共同进步的局面,强化素质教育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推进职业院校人才的综合性发展,提升人才自身的综合素养。

  当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基于面向职业技能的专业化教育,不断加强企业适应市场与经济发展的能力,但是还需要注意在优化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自身的安全、健康,在身体和心灵健康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再以素质教育反向推进学生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发展,使得两方面的教育关系加强并推进职业院校教育稳步发展。

  1 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1.1 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助力

  素质教育本身的教育内容是以培养思想方面的情操、丰富的专业以及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健康,同时兼顾了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在素质教育进行过程中有四个方面需要健康教育进行辅助,同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也涵盖有当前道德的发展内容,其中涉及到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身体、心理、个性以及情绪控制等各个方面的健康教育任务,这一切也都是由科学文化知识演变而来的。要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需要借助健康教育逐步渗透素质教育之中。

  1.2 健康教育欠缺会给素质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在当前的教育机制中,教育的主要来源就是来自于学校以及家庭,但是在健康教育方面这一项却是反过来的,教师和家长给予了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识,但是并未推进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从健康方面来说不论是学校没有推进学生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学生视力、听力的保护措施做得也并未完全到位,除却身体健康这个层面,在心理健康层面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家长自身要工作、育儿,还要谋求自身发展和休闲娱乐的时间,给予学生的关注就会减少,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往往要大于对于学生心理变化的关注,在这方面其实不少学校也并未取得高效成果,虽然不少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教师,加强了心理健康辅导,但是由于人数的限制以及中国文化对于心理健康的忽视,常常会有一定讳疾忌医的倾向,尤其是在青春期阶段,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变化,对于同性之间的嫉妒、对于异性的害羞以及紧张都可能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在不少院校都发生过由于心理问题产生的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因此做好健康教育也是为了学生未来发展,取得良好的就业前景而必须实施的教育方略。

  1.3 健康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发展,大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把职业化的内容与学生的体能提高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结合起来。体育教育能够强化健康教育,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能够保障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顺利发展。

  体育锻炼是高职院校在推进健康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体育教师也会参与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进行锻炼,以求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以及体育竞技的意识,为学生进行运动项目的示范,教给学生足够的运行相关知识内容,从体育相关知识、体育中蕴含的人文素养以及体育竞技的能力等多个方面构建职业院校内部的健康体育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锻炼以及身体保健的能力,通过身体的强化训练提升学生在体育文化方面的修养,带动学生对体育相关知识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坚持锻炼、强身健体的良好习惯,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生理机能,落实终身锻炼的教学目标。

  体育文化本身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此在运动过程中是能够有效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在进行体育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锻炼以及竞技教育,还应当强化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在这方面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赛事、视频资料、运动竞技类电影或者动画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思想境界的提升,提升学生思想觉悟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服从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

  2 借由健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2.1 以健康教育实现高职学生的健康观建立

  身体健康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想维持身体健康,不仅需要参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一个正确的身体健康认知观念也是非常关键的。当前社会的健康观正在随着教育机制的变化而不断优化,在产生变革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健康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知,健康既包含了身体上的健康状态,也包含了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不仅仅表现在没有发生疾病或者身体虚弱的状态,同时也涵盖了道德品质、免疫系统正常、心理健康正向积极等各个方面,又能够实现人们健康观念的改革,由被动的体育锻炼形成主动的终身锻炼机制,从而培养出高职院校学生团结协作、竞技养生的体育锻炼心态,为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2.2营养教育能够推进身体健康发展

  目前的教育机制中,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肥胖、视力下降、压力过大、心理问题、缺锌缺钙等都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生理变化所引起的心理压力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营养手段加以纠正或补充,在实施全面体育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要协同家长和学校管理者共同进行营养优化,纠正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教育环境。

  同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给予最大限度的关注,保障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玩手机和玩电脑的时间不宜过长,分析学生当前生活的主要构成,以生活内容为切入点,带动学生更好地保持身体与精神上的健康。

  2.3加强环境教育推进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环境教育是引导学生对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教育内容,在具体的教育中工作开展中,环境教育包括了对自然环境的教育以及人文环境的教育两方面,只有学生首先产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且对人文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才能充分起到推进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具体到环境教育的内涵上来讲,环境教育主要指当前人们的活动范围中有环境变化对人们正常生活产生的影响,人作为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会关注周遭环境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比如在空气质量、水质环境等相关环境之中,为了保障健康就需要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自身理解环保的重要性,这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进入社会之后的职业生涯开始之后的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能够推进学生在环保实践中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能够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学生自身品格的提升。

  2.4加强对于传染病的教育工作

  无论是健康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针对于传染病的教育都是一致的,要求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同时了解传染病的传染途径,主动进行自我免疫防护,从而有效降低传染病传染的可能性,从而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2.5引导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体育锻炼对于个人的身体健康状态维持和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仍然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若在这一基础阶段就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则意味着学生能够在其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基础的情况下,不断提升和优化个人的健康状态,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个人身体健康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而且身体锻炼的好习惯,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成长中获得较好的身体免疫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即便也在不断地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尝试人口激增、食物结构以及锻炼模式还未形成定时,因此疾病知识的普及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心血管、肿瘤以及心理疾病都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以自身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上的生活环境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结合,对疾病发生采取提前预防的有效措施,同时改善曾经不良的生活方式,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从而保障身体的强健和心灵的健康。

  3 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阶段发挥出的主要作用

  3.1加强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主动性

  为了提升素质教育的成果,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体育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主动发挥自身作用,成为课堂教育中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推进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意识。教育改革在体育教育方面主要就是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作为课体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互动以及思考的时间,优化教育的方法以及内容,在推进教育成果建设的基础上,推进职业院校自身体育实践活动、课外体育锻炼,促使社会和家庭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去,给予学生更加丰富的校园生活,推进学生自身素质修养逐步提升,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进行各类活动中,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最强的渗透性,在进行实践中教师要确立系统的教育理念,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并且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学生自主锻炼最大的信任,但是也需要针对学生的性格以及体质情况进行有效引导,实施因材施教的体育教育模式,正向引导学生参与到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当中去,积极组织集体体育活动,带动学生进入集体之中逐步学习情感交流,在进行竞技类的体育锻炼时能够享受到团结协作与竞技获胜的快乐,在失败中也能学会欣赏他人优点、自我反省自我总结,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学生素质、体能、智力、交际能力和自省意识的提升,促使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实现自我提升。

  3.2职业院校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无论是从职业院校学生的个人心理发展还是从其专业能力素质的提升方面来讲,职业安全教育与素质教育在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都是同步影响这两方面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基于此,高职院校方面应当认识到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其从事专业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通过与学生之间达成有效的沟通,首先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情绪状态方面入手对其心理健康状态进行了解和关注。随后再从心理健康专业教育的角度出发,不断的积累理论知识和教育经验,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层面出现的问题,以便在后续的教育引导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其心理上的问题和障碍为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支持。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实际来讲,高职学习阶段活动内容较为丰富,不论是文艺方面还是体育方面,都能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但是一部分学生还是会由于性格原因、家庭因素或者是胆怯心理而对人际交际持观望态度,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

  3.3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

  思想道德教育是应当贯穿学生整个人生成长状态和学习过程中的一方面重要教育内容,且这方面的教育教学也是提升学生职业安全意识、保持学生良好素质水平的重要条件。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执行落实,一方面可以依托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体系中相关的具体课程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教师在日常学习中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达到思想道德教育与引导的作用,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考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另一方面也通过实践教育的方式为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从宏观上来讲,道德是人与人进行人际交往的基本守则,也是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具象化来讲主要包含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自由以及法律意识。在当前的高职教育过程中教师影响重视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以健康教育的活动项目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将学生个人放入集体框架之中,优化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民主参与班级事务的权力,在感知教育的影响下一步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

  4 结束语

  职业院校的教育文化中就包含职业安全监控教育的内容,为了实现长期的教学目标就要将体育教育落实到日常之中,加大对于体育教育的投入,将体育推动健康教育发展作为校园文化发展的目标,通过不同方式的渗透实施更加全面的素质教育,形成完善的素质教育路径,促使素质教育成为当前体育锻炼以及体育竞技精神形成的综合,而不是将其当单纯归结为体育在校园中推广的现象,而是要以素质教育中的价值观充实体育文化内容。

  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电子类专业学生职业安全教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9SJA1678);2018年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校级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课题《高职电子类专业学生职业安全教育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HXGJY1814)。

  (作者单位: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