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3-01 11:53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以及核心素养理论的广泛推行,在我国不同阶段的教学与授课中,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培养小学教学开展进程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探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价值,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主要问题和表现,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应该全方位渗透教材以及内容,受到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更加侧重于对数学课堂教学综合水平的提高,在此期间可以用好数学文化进行教学渗透,而此种形式同样也是未来小学数学课堂综合水平提升的必然要素之一。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渗透数学文化的能力和水平仍旧不足,实际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文章旨在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价值
数学文化与其他类型的文化不同,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一步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最主要意义体现于学生智力体系、美育水平以及德育教育的同步发展。
首先在学生智力水平方面,由于数学更加强调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形式,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其最主要体现于对学生思维方式和理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数学思维批判性更强、深刻性更强,如果始终站在数学的视角认知世界,深入思考问题,则同样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考的能力、价值观念,帮助学生进一步打破日常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占比,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掌握,同时也能让学生以数学文化为基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在学生美育能力和水平方面,数学体系中存在较多类型的符号、公式等等,因此更加富有形式美和对称美,在一定程度上,数学文化也着重体现了数学的审美价值和美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世界中的对称之美以及规律之美,从现有的数学内容中掌握美学体验,并帮助学生提高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小学阶段的数学文化教育,让学生明确数学的发展历史,同样也是从古至今人们探索真理并进行实践的历史进程,在数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渗透数学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的科学认知,进一步树立顽强的意志,始终保持创新进取的品德修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数学文化渗透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很多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于数学文化的认知和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甚至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文化可有可无,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和意义,此种片面化的认知和思想往往难以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文化渗透作用。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文化渗透时往往局限于将数学文化作为导入语进行导入,或以数学文化为基础让学生进行知识面的拓展,以调动课堂气氛,此种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学文化的渗透,但是究其根本并没有充分挖掘数学文化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2.2 数学文化的渗透浮于表面
我国素质教育推行多年,并着力实现新课程改革,但是仍旧有很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并将教学的侧重点始终归咎于数学的知识传授,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不多。另一方面,很多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不多,并没有广泛应用业余时间或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对于数学文化的设计与规划相对缺失,这也导致了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数学文化进行学生素养的培训始终流于表面。
2.3 对数学文化的实践性认识不足
虽然有一部分教师越发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积极应用各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但是却很少有教师能够真正认识到数学文化的作用,这也导致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并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仍旧有所欠缺。主要体现于教师对数学文化的实践性认识不足,导致数学文化与小学阶段课堂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相对较低,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为学生布置数学作业,而作业的布置则更加强化了习题和联系性练习,但是在课后作业方面很少有专业的内容涉及到数学文化部分,这也导致了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不足,甚至单一的认为数学文化可有可无,难免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和了解数学文化的兴趣。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3.1 以数学文化历史为基础,提高数学文化的底蕴渗透
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相当悠久,同样也涵盖了多种文化内容,充分展现出数学的独特魅力,而各类数学知识点也是从逐渐的发现到完善进行演练,无数数学家进行不懈的努力,因此教师在针对数学理论知识和各类新型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能够明白不同时期的国内外数学家对于现有知识理论的贡献。虽然现如今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公式而已,但是在千百年前,数学家对于此知识的论证却付出了无数的精力和心血,通过此种形式能够切实增强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探索数学文化底蕴,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数学学习的作用和价值,并深入体会数学文化中所涵盖的不畏困难、悉心钻研的精神。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种类型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广泛搜集相关领域,以提高课堂的兴趣度,除此之外也可以从现有授课理论知识出发,广泛收集趣味性较强的智力问答题和规律题等,并将其作为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辅助材料。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小数的发展历史出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点以及小数此类数学表示方法的发展历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设备进行图片以及视频的集中展示。例如可以从我国古代的算筹计数模式为基础,让学生探讨算筹计数的优势和问题所在,随后可以通过阿拉伯数字在我国的广泛普及与应用探讨其中的优势和不足,最终延伸至十七世纪末时期小数点的写法和形式,通过此类小数的历史让学生进一步总结自身看法,要深入思考“如果数学体系中没有小数会发生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小数的理解,同样也能进一步发散学生的课堂思维,收获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核心素养水平。
3.2 发掘数学文化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展示数学文化的审美价值
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更加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的主要价值理念,但是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往往需要以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对于数学文化的认识程度,并进一步明确数学文化对于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重要价值,加深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效果。教师方面需要进一步发掘数学文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由于数学并不是单独孤立的学科,与语文、历史等学科之间同样也有着较为广泛的联系和交叉,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挖掘数学文化的审美价值。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自然课程中大雁的迁徙视频和图像,观察大雁迁徙过程中所排成的不同队形和家督,并以此作为数学文化延伸的重要基础之一。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尤为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形象思维水平更强,而高年级的学生相比于以往抽象思维能力有显著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积极配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应用多种手段展现数学文化的审美价值。例如在开展“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时,可以采取九宫格或数独的形式进行授课,在格子中填写不同的数字,让学生按照不同列、行和对角斜行的规律填写数字,让空格中的数字总和保持一致,维持各自的平衡。通过此类教学形式,既能让学生加深对数独此类特殊数学文化的了解,也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中蕴含的平衡和制约的规律,引导学生积极用好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文化价值内涵。
3.3 从生活和实践中强化数学文化的渗透
数学文化并不单单体现于数学发展和理论发展的历史,更加广泛蕴含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之中,数学文化与现实生活密切性更强,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好生活与实践并强化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全方面提升数学素养。例如在老师在讲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的过程中,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角出发,让学生率先建立角的相关概念和认识,并从生活体验中,明确角为何形成又如何形成;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应用教师中的时钟,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不同变化,特别是不同指针之间的夹角,同时也可以从此类夹角出发,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例子,如桌面以及桌角的特定角度、建筑工地钢筋结构的角度等等,教师可以对此类案例进行着重的深化,提高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着重放宽数学文化渗透的眼光,从数学知识本身逐渐外延拓展教学内容,并强化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强烈反思,提高数学教学过程中文化渗透的应用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配合探究活动、教学实践操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也可以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积极活动和实践的过程中更加直观的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例如在针对四年级《角的度量》一课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思维冲突,避免单一使用量角器进行角度测量的情况,在思维冲突中可以展示一个特定度数的角,并以该度数角进行其他度数角的测量,让学生探讨此种测量模式是否真正有效;随后可以为学生展示量角器的具体作用和操作方法,此类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凸显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于角的认知冲突,以强化认知的形式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式教学,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4 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及语言的渗透与影响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真正认识到数学文化并不意味着一个单纯的名词而已,则更加强调了用数学的语言和眼光去看待世界和描述世界,以数学的知识进行人和事物的改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数学语言的严谨性、简洁性作用,并让学生着重提高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程度,充分彰显数学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例如,教师在进行“运算律”相关内容的讲授时,可以先为学生展示结合律的符号,并引导学生用文字语言的形式对此类符号进行翻译,但是在实际表达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明白此种结合律的计算规律以及具体的表示方法,但是以语言的形式则往往词不达意,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记述学生的表达和讲述,随后对不同的表达形式进行对比,并用正确的结合率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达,让学生充分抒发自己的喜欢和不同表达方式的优势和劣势,此种形式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符号语言的概括性和简洁性,深入体会数学语言文化的内在美价值。
另一方面在数学思想文化的体现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思想文化方法集中体现于教学过程,并将其与理论知识教学、探究性学习、复习等重要的教学环节进行充分整合,同时也可以根据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文化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例如教师可以在《多边形面积》授课过程中应用教辅工具七巧板,让学生明白割补的具体方法,将相对复杂的图形应用简单的图形进行表示,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对多边形的面积有基本的认知之后,可以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找到一块多边形的草地或花园一角,应用多边形的面积认知画下简易图,随后应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面积的计算和求导,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无法充分了解花园和草坪的具体面积,但是却可以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计算的过程,在此期间教师也可以配合《九章算术》的面积计算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文化的理解程度。
4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渗透数学文化,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但是在渗透数学文化期间同样也存在角度问题,主要体现于教师的数学文化渗透能力有待提升,数学文化的渗透浮于表面,对数学文化的实践性认知不足;最后本文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对策和建议,要以数学文化历史为基础,提高数学文化的底蕴渗透,发掘数学文化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展示数学文化的审美价值,从生活和现实中强化数学文化的渗透,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及语言的渗透及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