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古诗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3-01 11:51
小学语文的主要学习内容由:基础单词生字、学生口语交际、古诗词重点记忆、阅读理解、文章创作等部分构成,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同时又具有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在语文知识教学阶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高年级古诗词是学生公认的教学难点,高年级古诗词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知识教学模块,教师需要将多项知识内容整合到一起,充分发挥出彼此之间的关联作用。
由于古诗词中的词汇晦涩难懂,蕴含着复杂的精神内涵,小学生在知识学习阶段缺乏对有效学习方法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以语言交流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内涵探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人交际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阶段,需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为主要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宣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
1 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育的必要性
1.1满足新课标改革要求
随着现代化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需要通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模块,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是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化改革发展背景下,要求小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同时,深刻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优秀道德品质以及传统文化精神。因此,需要结合教育事业转型发展的根本要求,提高全体师生对古诗词教育的重视,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自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古诗词内涵探讨。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社会认知,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需要通过古诗词中的经典事件,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能力,对周围事物的发展有着基本判断。通过古诗词教育设计,引导学生吸收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优秀文化素养,充分发挥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设计,要符合新课标改革的根本需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向,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形成现代化教育理念,通过多媒体教学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1.2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经过几千年的文学发展,流传下来大量蕴含独特精神内涵的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途径,其中体现出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研究的重要材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产物,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出了诗词创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在小学古诗词教育设计阶段,需要创新传统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词理解环境,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探究兴趣,助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水平
在古诗词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想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需要制定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在古诗词学习阶段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字魅力,剖析古诗词背后所具有的深刻思想内涵,了解诗人想要表达出的独特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古诗词知识的探索欲望,能够积极主动进行古诗词背诵。教师通过集体朗诵、单独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剖析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情感,中国古代诗歌中大量采用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学生在感受祖国壮丽山河美好图景的同时,深入剖析景色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例如:《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仅描写出壮丽的边关图景,同时表达出边疆士兵所具有的思乡情怀,营造出一种悲怆慷慨的艺术氛围。学生在古诗词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边关战士保家卫国、背井离乡的独特情怀,通过教师的引导认识到当代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并提高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2 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
2.1 在古诗词朗诵中体会艺术情怀
2.1.1反复诵读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小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够加强对古诗词内容的记忆,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千篇一律的死记硬背教学方式,要坚持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为主。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开展前,通过领读教会学生文章断句,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在抑扬顿挫之间传达出诗人的情绪变化特点。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领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种阅读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断句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突出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延续了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与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此同时,结合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朗诵中积极参与,根据教师的领读引导,体会古诗词中诗人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1.2开发动态化诵读
在古诗词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以古诗词朗诵为核心,对学生朗诵表现提出新的要求,不只是单一枯燥的文章阅读,还需要声情并茂投入内心的真实情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利用面部表情,加上手脚的动作,带有情绪的进行古诗词朗诵,有效解决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字词理解困难问题。教师有选择地向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所展示出的诗文景象,搭配相应的背景音乐,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在视频观察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求学生针对古诗词的理解,自主撰写短篇小说。例如:在《清平乐村居》古诗词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诗人辛弃疾所看到的村落景象,在朗读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田园风光以及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结合视频资源的观察实践,充分发挥出自主想象力。“假设自己同样生活在诗中的村庄中,我们每日的生活是怎样的?”学生在教学阶段踊跃发言,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文章撰写任务,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2.2 揣摩古诗词中的深刻内涵
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需要重视古诗词数量的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新旧古诗词对比的方式,要求学生主动将学习过的古诗词内容进行整合对比,分析古诗词之间独有的情感联系,巩固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学生新知识的获取渠道。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观察同一作者所创作的多首作品,并从中体会诗人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以及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想要表达的真实内心情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理解,还能够明确诗人的创作风格,分析诗人所处历史背景对诗人日常生活的影响。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欣赏李白的《静夜思》和《行路难》分别判断两首古诗背后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分析诗人在不同时期所处的不同境遇,并对比两首诗歌的创作特点,感受古代文豪的独特艺术风格。
2.3 加强古诗词课堂的互动性
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存在许多现代文阅读内容,古诗词的占有比重正逐渐降低,教师在古诗词讲解过程中,只通过单一化的朗诵阅读或口头讲解,无法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具体的诗文形象,导致学生缺乏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陷入思想误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古诗词翻译大赛”“知识点竞赛”等活动,按照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出丰富的古诗词内容,加强学生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搭配与诗词意境相符合的音乐作为学生古诗词朗诵的背景,引导学生获得真实的艺术感受,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知识讲授作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效互动的重要纽带。
3 高年级古诗词实践教学设计
3.1 注重学生自我感悟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文化水平,就需要制定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诗词所能营造的美好意境。对古诗词教学内容进行深刻分析,发现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学生逐渐丧失对知识探究的兴趣,无法从古诗词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文化感悟。想要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领悟能力,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思想人格,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助力学生独立学习思考,打破传统古诗词教学的束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美和形象美,一般情况下,古诗词所采用的语言结构十分简洁、唯美,在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语意思的同时,通过阅读与朗诵的形式感受古诗词独有的文化内涵,从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3.2 古诗词仿写激发想象力
经过千年传承的经典古诗词大多朗朗上口,与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儿童诗歌相类似,通过适当的引导提高古诗词语言的表现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敏感度,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通过古诗词教学能够为学生带来思维审美的艺术享受,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应用优势,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古诗词所具有的哲学思想与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怀,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甚至一部分古诗词蕴含关于生命与哲学、人生与国家、人格与情感等,具有一定思考意义的文化内涵,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唯美高雅的语气,传达包罗万象的人生阅历和国家命运。我们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在漫漫的文化田野中,体会到独具岁月魅力的思想感悟,通常古诗词中会采用比兴、隐喻等艺术手法,表达出诗人所具有的广阔胸襟。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展示古诗词中所采用的经典典故,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将古诗词中表达的审美追求以及独特的用词方式,作为学生语言文字学习的重点参考。
3.3 结合古诗内容对比诗词类型
古诗词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意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的类型多种多样,一般分为言志、咏物、寄情等类型,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阅读感悟自主对古诗词中的艺术景象进行描绘,并与其他不同类型的诗词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充分掌握古诗词想要传达的创作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多样化古诗词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例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经典的托物言志的古诗词类型,表面是赞颂竹石顽强生长的自然状态,但实际上是借助竹石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心智坚定的理想信念,表明诗人不畏艰苦、洁身自好的崇高品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首古诗进行对比分析,要求学生分别探究古诗词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并分析诗人表达方式的差异,自主进行古诗词类型划分。
3.4 讨论交流体悟诗词语言
采用多种多样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结合新课标教学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设计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深刻感悟,明确诗词中表现出的哲学思想,脱离传统教学流程的限制。
3.5 分类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进行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实践设计的过程中,想要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的艺术感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设计阶段,采取分类教学法整合书本中现有的诗词资源,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之间所含有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学习框架,参考古诗词主题完成诗词作品的类别划分。一般情况下,可以围绕古诗词的具体内容,将其分为山水田园类、战争报国类、离别送别类、自然景物类、生活体验类等等。教师可以围绕诗词的主要类型,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经典诗歌作为同一诗词类型诗词的示范作品,对诗词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以及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自主查找同类型诗词,并发表个人所获得的思想感悟,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4 总结
通常情况下古诗词语句背后蕴含着不同的词义,导致小学生在古诗词释义分析阶段遇到许多困难,古诗词作为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需要针对当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结合当前古诗词教学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红旗乡红咀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