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有效性
  • 发布时间:2022-04-08 15:00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孩子的想法无话八门,运用得当会生成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如何在问答应对中敏锐地把握有价值的资源来推进达成教学目标,让生成的美丽如期而至?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为切入点,从“及时”“积极”“多元”三个方面出发,围绕保障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有效性的策略及原则进行了分析。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环,对于整堂课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此,关于课堂评价有效性的探讨不在少数。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也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针对如何保障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将个人的初步感悟与心得体会陈述如下。

  一、巧用课堂,及时评价

  人们总是渴望接收到来自外界他人对自己行为举止的及时反馈,并渴望以此为基础加以正确调整与应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实际年龄较小,但同样遵循上述人类心理发展规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及时的评价,而不是拖之又拖。

  本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做出最及时的评价,学生反响良好。如,在教学《泊船瓜洲》这一古诗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诵,由于之前已经在课下预习了生字词,学生们都能流畅且完整的读下来该首古诗,针对此种情况,我便及时在班上对学生们课前预习生字词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同学们,大家朗诵的热情非常高涨,老师也很欣慰看到大家都如此圆满的将这首古诗顺利而又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这表明大家在课前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我们的语文预习学习活动之中,做的真棒”;接着我又鼓励学生们结合已有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古诗的主要意思进行合作探究。学生们都积极的参与到了其中,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小组发言“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呢?”学生的答案几乎完美的解释了《泊船瓜洲》一诗的主要意思。对此,我又及时对他们进行评价“小组合作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职,配合得非常好,也正是因为如此,最终合作探究出的结果与老师预想中的一致,感谢每一名小组成员的付出与全体小组成员的协调、配合,是你们的合作让这个答案更准确……”在这一番及时的评价中,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热情得以被充分点燃。

  二、营造氛围,积极评价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当学生回答出问题之后,教师要么草草点下头示意答案正确,要么只是简单回应学生“好,请坐”,再或者又仅仅只是挥手示意学生坐下……这种较为冷淡的评价方式一来使得学生享受不到正确回答问题的喜悦感,二来更是无法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仿佛有了距离感与隔阂。试想,长期如此,学生又如何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对此,本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课堂评价应尽量保持积极、肯定的基调,以最大限度上维持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本人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尝试了以下做法。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文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如下一个问题:文章中写到植物妈妈都有哪些办法?由于认真阅读了课文,学生们很快就做出了回答,有的说蒲公英妈妈准备好了降落伞,只要孩子们乘上降落伞就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有的说苍耳妈妈准备好了铠甲,只要孩子们穿上这身铠甲,就能挂住动物的皮毛,跟着它们去到田野、山洼……学生们的答案都紧扣文章内容,对此,我就在班上对他们的这番回答做出了正面的积极评价“老师今天要夸一夸大家的答案,都是正确的,这离不开大家课上的认真听讲与阅读,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也能再接再厉,像今日一般取得好成绩……”听到我这一番鼓励性极强的语言,一时间课堂上的氛围空前融洽,学生感受到了尊重,也收获了语文学习上的成功愉悦,而这恰恰正是积极的课堂评价所带来的正面影响。

  三、尊重个性,多元评价

  学生是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教师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担任一个指导性的角色,可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对此,语文课堂评价就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以往所熟知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当包括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即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应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课文时,本人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带领学生学习了新字词,本想按照教辅资料的讲解将本寓言的中心主旨讲给学生,却有学生发言道“老师,每次新课都是先学字词,再分析课文思想,好枯燥呀,咱们换一种方式吧。”听到这名学生与众不同的发言,我决定顺着他的思路看看到底是什么意思“哦,那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当然有了,以往您都是将内容讲给我们听,这次,我们可以在表演活动中亲身体验。”这一想法确实新颖,我也积极予以采纳,学生们热火朝天的准备了起来。有的扮演那只待在井底的青蛙,有的扮演那只来自东海的鳖,还有的学生充当旁白朗读“我们不能做见识短浅、盲目自大的人”……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的调整,无须多过多的讲解,学生们便深入浅出的掌握了《井底之蛙》这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内涵,而这也是建立在多元化课堂评价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听从了学生对我教学方式的评价,我才能做出改革性的尝试,也才能最终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资源纷呈的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好非预设性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有价值的资源,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多元评价,让课堂变得灵动起来。

  参考文献:

  【1】刘荣杰,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探究[J],中国培训,2016。

  【2】王希丰,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课堂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

  【3】何勇,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世纪出版社,201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