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提问

  物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才能真正悟透物理概念、定理等, 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问教学的开展, 能够以合适的提问内容、多样的提问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学习与思考探究, 在交流互动过程中了解或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等, 提高物理核心素养能力, 与同学和教师建立和谐关系。因此, 教师应注重物理教学阶段的提问环节, 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提问策略。

  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营造轻松提问氛围

  初中物理教师应多关注日常生活,发现生活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讲解单元知识时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课堂, 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 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学“静电现象” 知识时, 教师可借助生活现象导入问题: “冬天脱毛衣、梳头发时有没有触电的感觉? 是静电吗? 你觉得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以真实的生活现象引入课本所学的新知识, 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帮助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等。

  在后续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 如“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静电现象?” “静电与电的区别是什么?” 等。前后排学生可组成学习小组, 进行小组内部讨论, 交流想法, 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互助过程中归纳生活静电现象类型, 提高对静电与电的认知程度。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小道具, 如气球、梳子、金属等,让学生在触摸、摩擦等操作中体会静电现象、提高理解能力, 并学会运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把握知识提问时机, 有效发挥提问作用

  教师应根据课本知识内容, 结合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正确把握提问时机,适时引入问题, 这样才能发挥提问作用, 将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进行有效连接。比如在教学“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内容时, 在课前教师可制作微课视频, 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预习环节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预习结果自主提出相关疑问,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此环节的开展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预习遇到的困难, 从而在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纪录片, 在学生观看后顺势提出问题: “纪录片中说到了几类能源? 能源的价值用途是什么? 除了所介绍的能源外你还知道哪些能源?” 学生可与同桌自由开展交流讨论, 再举手回答问题。经教师总结讲解, 学生了解到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意识到能源的重要作用, 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利用能源。课后教师也可利用微课视频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专项讲解,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课时内容有关的拓展资料, 发送到微信群或学习平台, 让学生课后自主登录观看学习。教师还可在学习平台上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拓展性的问题, 让学生课后自主讨论,以达到巩固知识、拓展知识面的学习目的。

  三、加强新旧知识连接, 增强课堂提问实效

  物理各单元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为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在讲授新知识前做好旧知识的复习工作, 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比如教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内容时,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测量物质密度, 准确辨别计算物质体积、质量, 并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既能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又能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前, 教师可采取快问快答的方式, 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下复习巩固旧知, 主要涉及质量和密度的相关公式、计算方法等。有效提问可更好地连接新旧知识, 提高学生对密度知识的应用水平。

  四、合理设计提问内容, 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要理解并尊重学生, 只有读懂学生, 才能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案; 只有尊重差异, 才能兼顾各类学生, 站在学生成长的立场思考教育供给。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 才能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在设计学生思考、分析交流等主要互动环节时, 尽可能关注所有学生。根据差异, 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活动并进行指导,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才能更好地开展深度学习。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教师还应合理设计提问内容, 考虑提问的层次性和适用性, 促进全班学生共同发展。比如教学“熔化和凝固” 内容时, 可联系生活实际, 提出较为基础性的问题, 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一些物质的形态与特点, 既降低了学习难度, 也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对物质形态的认知。在后续讲解过程中,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物理实验视频, 有条件也可在现场进行实验操作,针对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等方面提出相关问题, 要求学生在思考交流后绘制温度变化规律图等, 然后进一步探究固体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不同物质形态转化的条件等。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 提升了教学的层次, 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概念知识, 既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提高知识理解能力, 也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五、采取多样提问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为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教师还应丰富提问教学的多样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学“怎样才叫做功” 内容时, 教师在基础概念定义讲解后, 应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通过自主设计问题、互动交流解答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将提问权交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如在“串联电路” 物理电学实验教学时, 要求各小组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问题的提出、实验结果的记录等操作, 既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又将提问与学习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验操作解答问题, 获取知识, 构建成更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综上所述, 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有效提问的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生活中真实情况问题, 将物理知识转化成问题, 把问题情境化并解决问题, 把握提问时机, 采取多样提问等方式完善提问教学过程, 发挥提问作用, 让学生在自主提问和解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发展、能力提升,最终有效地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罗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