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提问
-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物理,学习,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7-07 18:02
物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才能真正悟透物理概念、定理等, 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问教学的开展, 能够以合适的提问内容、多样的提问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学习与思考探究, 在交流互动过程中了解或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等, 提高物理核心素养能力, 与同学和教师建立和谐关系。因此, 教师应注重物理教学阶段的提问环节, 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提问策略。
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营造轻松提问氛围
初中物理教师应多关注日常生活,发现生活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讲解单元知识时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课堂, 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 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学“静电现象” 知识时, 教师可借助生活现象导入问题: “冬天脱毛衣、梳头发时有没有触电的感觉? 是静电吗? 你觉得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以真实的生活现象引入课本所学的新知识, 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帮助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等。
在后续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 如“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静电现象?” “静电与电的区别是什么?” 等。前后排学生可组成学习小组, 进行小组内部讨论, 交流想法, 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互助过程中归纳生活静电现象类型, 提高对静电与电的认知程度。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小道具, 如气球、梳子、金属等,让学生在触摸、摩擦等操作中体会静电现象、提高理解能力, 并学会运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把握知识提问时机, 有效发挥提问作用
教师应根据课本知识内容, 结合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正确把握提问时机,适时引入问题, 这样才能发挥提问作用, 将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进行有效连接。比如在教学“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内容时, 在课前教师可制作微课视频, 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预习环节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预习结果自主提出相关疑问,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此环节的开展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预习遇到的困难, 从而在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纪录片, 在学生观看后顺势提出问题: “纪录片中说到了几类能源? 能源的价值用途是什么? 除了所介绍的能源外你还知道哪些能源?” 学生可与同桌自由开展交流讨论, 再举手回答问题。经教师总结讲解, 学生了解到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意识到能源的重要作用, 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利用能源。课后教师也可利用微课视频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专项讲解,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课时内容有关的拓展资料, 发送到微信群或学习平台, 让学生课后自主登录观看学习。教师还可在学习平台上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拓展性的问题, 让学生课后自主讨论,以达到巩固知识、拓展知识面的学习目的。
三、加强新旧知识连接, 增强课堂提问实效
物理各单元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为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在讲授新知识前做好旧知识的复习工作, 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比如教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内容时,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测量物质密度, 准确辨别计算物质体积、质量, 并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既能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又能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前, 教师可采取快问快答的方式, 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下复习巩固旧知, 主要涉及质量和密度的相关公式、计算方法等。有效提问可更好地连接新旧知识, 提高学生对密度知识的应用水平。
四、合理设计提问内容, 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要理解并尊重学生, 只有读懂学生, 才能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案; 只有尊重差异, 才能兼顾各类学生, 站在学生成长的立场思考教育供给。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 才能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在设计学生思考、分析交流等主要互动环节时, 尽可能关注所有学生。根据差异, 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活动并进行指导,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才能更好地开展深度学习。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教师还应合理设计提问内容, 考虑提问的层次性和适用性, 促进全班学生共同发展。比如教学“熔化和凝固” 内容时, 可联系生活实际, 提出较为基础性的问题, 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一些物质的形态与特点, 既降低了学习难度, 也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对物质形态的认知。在后续讲解过程中,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物理实验视频, 有条件也可在现场进行实验操作,针对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等方面提出相关问题, 要求学生在思考交流后绘制温度变化规律图等, 然后进一步探究固体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不同物质形态转化的条件等。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 提升了教学的层次, 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概念知识, 既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提高知识理解能力, 也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五、采取多样提问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为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教师还应丰富提问教学的多样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学“怎样才叫做功” 内容时, 教师在基础概念定义讲解后, 应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通过自主设计问题、互动交流解答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将提问权交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如在“串联电路” 物理电学实验教学时, 要求各小组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问题的提出、实验结果的记录等操作, 既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又将提问与学习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验操作解答问题, 获取知识, 构建成更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综上所述, 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有效提问的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生活中真实情况问题, 将物理知识转化成问题, 把问题情境化并解决问题, 把握提问时机, 采取多样提问等方式完善提问教学过程, 发挥提问作用, 让学生在自主提问和解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发展、能力提升,最终有效地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