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乐昌户昌山古村落的初中美术课程开发实践

  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地方课程的重要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应有效开发、利用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 发挥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优势, 带领学生到现场参观, 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古村建筑群落, 让学生参与艺术实践,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我校从四类学习领域中开设课程:(1) 造型表现: “古村深巷空间的表达” 色彩系列、“古村古韵” 国画系列、马头墙建筑线描系列、叶子卡纸版综合拓印版画、古村美术造型元素邮票设计、马头墙剪纸; (2) 设计应用: 铁线弯曲成型———马头墙指示牌; (3) 综合探索: 马头、马头墙旗帜设计、古村路线图设计、马头墙图案文化衫设计制作; (4) 欣赏评述: 用相机拍摄我的家乡。

  一、课程研究与价值

  乐昌户昌山古村有八百多年历史, 2012 年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古房屋及各户装饰、古祖祠绘画、壁画、书院校室、桅杆、摩崖石刻等有丰富的美术造型元素, 可充实教学内容, 开发为校本美术课程。

  1. 课程研究

  地方性: 就近开发研究, 将地方特色“乐昌新八景” 中的庆云古村建筑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程教学, 形成有趣、有特色的美术课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总结与整理, 学生则通过实践学习美术,自觉地参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生活、历史、风俗之间的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创造性: 将古村的造型元素和美术教材结合, 进行美术课堂教学, 开发课例, 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包括剪纸、线描、色彩、国画、设计等, 能让学生在开放创作的同时体验美术思维。

  实践性: 古村中, 丰富的地方文化可寻、可塑、可绘。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也可提高其审美能力。

  2. 课程价值

  教育价值: 古村落有四所书院私塾, 其中“龙门第” 和“夹石” 是当年科举与功名的见证, 体现了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从课本内容拓展到古村历史, 让学生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参与文化的传承, 激发其学习和动手兴趣, 使学生热爱家乡传统文化,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堂趣味性: 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使教学呈现开放的特点, 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参与教学过程, 拓展课外知识。教师进行主题活动策划、美术教材相关内容拓展和主题资源挖掘, 兼顾了课堂的趣味性。

  艺术价值: 村中大门和窗门雕龙刻凤, 墙头多有书法; 神台和大门上的横梁、门梁的雕刻, 或龙或凤, 或文官武将, 或飞禽走兽, 都体现了古人建筑技艺的高超和雕刻绘画艺术的精美。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作欲望。

  开设系列主题课程: 以探究乐昌户昌山古村落文化为契机, 让学生进行剪纸、绘画、邮票设计、拓印版画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

  二、实践与措施

  1. 课外活动实践

  外出参观是学生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带领学生到现场参观体验, 采访古村老人, 了解古村文化, 进行采风写生等。教师制定好具体计划,学生按要求进行参观, 并做好记录。

  通过有目的的参观、现场接触, 学生对户昌山古村落有了一定的了解, 动手描绘时也能做到心里有底, 既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又激发了创作热情。

  2. 开展各种形式的写生

  指导学生观察和表现。写生时需要注意观察和表现景物特征。如龙门第的门楼建筑是立体的, 需指点学生利用中轴线对称法, 两头注意画出马头墙的特征; 或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画出形体特征, 安排上下错落, 注意运用“整体———局部———整体” 的方法, 先抓住整体轮廓, 再作装饰调整, 特别要抓住整体的特征, 做到线条连接自然, 用色彩工具来表现形象, 使风格丰富多变。

  指导学生使用工具并演示。工具的使用在写生中很重要, 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能力不一样。例如用炭笔来表现线条, 笔触有质感且效果明显, 用深浅变化表现树叶, 用疏密变化表现树干。教师也可用油画棒给学生做写生示范, 首先用黑色线条表现外形, 画出几何块,将建筑进行分解, 然后刻画细部特征,运用侧锋涂出明暗, 再用重线勾出建筑的特征, 逐个描绘细部。教师的写生步骤展示给了学生们很好的示范, 减轻了学生无从下手的盲目感。

  指导学生中国画的淡彩的表达。指导学生用色相黑、白、灰表现建筑墙面、瓦沿, 暗的阴影面; 用红、绿、黄表现植物点缀相间; 指导学生用常用的色彩, 如褐石表现阴影部分, 加深学生对画面的明暗调色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校本课程是在教学任务完成后的延伸, 在“双减” 政策下,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校本课程的关键。

  1. 以民间剪纸激发学生的兴趣

  乐昌户昌山古村完整地保留着大量明清古建筑, 无论是祠堂民居还是私塾书屋都造型精美, 特别是突起的马头墙建筑, 既典型又有特色。老师示范剪纸, 引导学生利用该形式进行创作, 学习立体建筑制成剪纸的知识, 认识镂空艺术。开展马头墙建筑剪纸教学, 将马头墙和龙门第建筑特征的造型开发成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通过画、剪、刻、粘等制作工序, 加深学生对古村的认识, 增加其对古代建筑的了解。

  2. 以竞赛的形式展示学生的设计

  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 灵活采取学生原有作品进行改画、扩画。校运会是学生喜欢的课外活动, 此时组织学生整理作品、参与创作, 学生积极性高。作品在校园活动展示, 在互相欣赏作品时, 同学之间也会互相鼓励和羡慕, 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让校园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生也收获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3. 以环境“艺术育人” 的主题设计

  教师组织学生仿古时功名录取和秀才报喜表演, 让学生了解文化名村的来由。以九年级上册美术《戏曲与美术》在教学中制作的纸偶作为道具, 用传统的提线纸偶来展示表演。再选出几位学生戴起京剧的脸谱, 教师操控提线纸偶并用腔调唱出段子, 和学生共同演绎,让学生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古村祠堂的德育教育是催人上进的, 学生能产生共鸣并树立远大的目标, 奋发图强。

  经过不懈的探索和精心的设计, 乐昌户昌山古村特色教育初步形成, 校本课程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设计策略, 学校涌现出一批品学兼优的艺术兴趣生, 学生思想素质得到提高。教师的设计、总结与整理和学生的实践, 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还为家乡文化建设锦上添花, 进一步弘扬了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责任编辑魏文琦

  实习编辑李惠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