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资源支撑探索实践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教学应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9-12 11:52
摘要: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发布了关于高校智慧教学的系列政策后,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改造升级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硬件的升级。伴随智慧教学环境的提升及智慧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需求,如何科学合理地建设高校智慧教学环境,合理利用智慧教学环境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录播资源,为促进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满足智慧教学和管理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智慧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郑州西亚斯学院为例,从建设思路、建设成效、资源共享、教学应用等角度对学院取得的阶段建设成果进行介绍,以期建立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教学应用、智慧教学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为高校智慧教学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正朝着智慧教育的方向快速发展。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1]。”同年6月,《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国家标准文件公布,明确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集智能化感知、控制、管理、互动、数据分析等一体的支持教学、科研活动的现实或虚拟空间环境。”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十大战略任务中指出,要“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2]。”2020年河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的实施意见》和《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室建设指南》,明确指出将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和研究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与推进基于移动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同时进一步明确细化了智慧教室的类型与分级,公布了智慧教室总体架构。2021年河南省教育厅发布《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对全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应用覆盖率占比按年度做了具体要求。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连续发文,为高校智慧教育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为推动学校智慧化教学的发展及内涵建设,将人工智能全面融于教学过程,实现智慧教室授课过程录播资源与学生智慧学习终端完美对接,满足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学习资源推送个性化的需求,建立环境、资源、应用的良性循环,郑州西亚斯学院做了初步探索。
1. 建设基础
郑州西亚斯学院高度重视智慧教学工作,建立了党政齐抓共管、多部门协同推进的管理体系,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为学校智慧教学建设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对标教育厅智慧教室建设标准,郑州西亚斯学院建成智慧教室203间,智慧教室占比达到56%,种类涉及AI语音教室、远程互动型教室、沉浸式裸眼3D互动空间等11种,所建成的智慧教室均含有常态化直播、录播功能。
2. 建设内容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正在推动传统教育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的智慧教育范式转换与发展[3],如何基于郑州西亚斯学院现有智慧教学环境、在线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等方面,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学校智慧教学应用,在解决学校现有资源多且分散、组织不合理、查找不方便、标准和类型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统一入口、有视频没字幕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知识点,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跨专业、跨学科的自主学习需求,成为学校的重点研究课题。经过近一年的开发对接,学校成功搭建了教学资源支撑平台。
2.1教学资源支撑平台构成
教学资源支撑平台由智慧教室系统、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科大讯飞AI超脑、在线学习平台(学习通)共同构成,智慧教室系统用于课堂录播,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用于录播资源的存储和发布,科大讯飞AI超脑用于资源的中英文转写和打点,学习通用于观看录播资源。目前学校已实现203间智慧教室的硬件互联,实现教学资源支撑平台各系统间的数据互通和资源同步。
2.2教学资源支撑平台工作机制
智慧教室的直播、录播系统自动录制教学过程形成录播资源,录播资源将在每晚九点被自动推送至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是连接智慧教室系统和超星智慧教学平台的桥梁,教师立足于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即可获取、管理智慧教室产生的录播资源,并可将筛选出的优质资源同步至教育教学资源平台门户供本校教师共建共享,也可以同步至超星在线学习平台,供学生在学习通移动端进行知识点查漏和复习。在资源同步的过程中将调动科大讯飞AI超脑系统对录播资源进行中英文转写和知识点标记,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还能支撑起学校新形态数字教材的建设和特色学科的智能化重塑。如图1所示。
3. 阶段性成果与创新之处
在智慧教室硬件环境建设和超星智慧教学终端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郑州西亚斯学院已完成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以及智慧教室系统、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科大讯飞AI超脑和在线学习平台(学习通)的对接调试,系统目前运行稳定,现已正式面向全体教师开放使用,每周产生约9000G录播资源。
智慧教室系统与学校教务系统实时对接,可直接获取教务系统的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过程录制。如果需要调课、临时申请更换教室等,教师通过教务系统发起申请,申请一旦提交,课表信息就会做出相应更改,智慧教室系统获取数据会同时发生改变,被调换、申请的教室也会同时开启课堂教学录制工作。录制好的资源会在当天晚上九点开启与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同步工作,并确保教师第二天上课前能看到前一天课堂教学的录播资源。出于对教师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同步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资源只会以课程为单位储存在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教师个人中心云盘,每条录播资源会显示录制教室、录制时间、同步状态和保存状态,如图2所示。
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为每位教师分配50G个人空间,同一门课程在个人中心可能存在多个教学资源,教师需定期登录平台筛选和保存精品课程资源。教师个人中心存储的教学资源只有被“保存”后才能永久存储,否则最长保留两个月时间,两个月后未做处理的资源将会被系统设定的自动删除机制永久删除且无法找回。该删除机制既是对平台正常运行的保护机制,也是对教师登陆平台处理资源的督促策略。只有经过教师筛选的优质资源才能同步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门户首页和超星在线学习平台。当教师发起同步操作后,不管是同步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门户首页还是超星在线学习平台,均会实时调动科大讯飞AI超脑系统对同步资源进行中英文转写、知识点标记、在线编辑等,也就是说同步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门户首页和超星在线学习平台的资源均含有中英文字幕,并对录播资源做有知识点标记,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学院和国籍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点及语言来进行有目标、有重点的个性化学习。对教师分享出来的录播资源还含有文本讲义,同专业学院的教师可以对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共同设计,进而进一步提升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教师评选校级、省级一流课程提供有力支撑。整体来说,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和搭建充分考虑和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国籍师生的个性化教与学的需求。
资源列表的每条资源都可进行上传、同步、保存、分享、下载、删除、移动、重命名等操作,如图3所示。由于其他操作为常规操作,本文在这里只对同步操作做详细说明。
教师点击同步到“公共资源库”的资源将会呈现在教育教学资源平台首页的[录播课程/常态录播]栏目下,同步后的资源包含中/英文语音信息、中/英文讲义、教学内容知识点。中/英文语音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过程完整语音信息;中/英文讲义来自中/英文语音信息,主要用于教师下载查看、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知识点主要是通过对教师课件内容进行识别分析后做出的关键知识点标记,教师和学生点击自己关注的知识点即可跳转到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间节点,帮助师生快速定位教学重难点、查漏补缺。
教师点击同步到“超星教学平台个人中心”的录播资源将会呈现在超星泛雅平台个人中心的[录播资源]栏目下,若教师需要将筛选资源发布给学生复习查漏,按正常建课操作将录播资源插入对应课程章节即可将带有中英文字幕的录播资源分享至超星学生端,学生正常点击查看即可。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对应知识点和中/文字幕进行知识点学习。
4. 推广应用
教学资源支撑平台已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外语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法学院、会计学院已开始将录播资源分享至超星在线学习平台,一方面支持班级学生的重难点复习和查漏,另一方面为受疫情影响不能来校的学生提供课堂实录。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更是鼓励学院教师积极使用教学资源支撑平台助力校级示范课、省级校级一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申报。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教务科研处和教师发展中心也已将该平台的培训推广纳入全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培训内容,三部门也将持续进入各院系对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督导人员进行更深入的应用培训,帮助教师敢用、会用、善用智慧教学平台和工具,推进学校智慧教室的落实应用,推动智慧教学建设进程,建立环境、资源、应用的良性循环,鼓励广大教师熟练掌握智慧教学平台和使用技能,善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在推广的过程中,一些专业学院教师已表明在新学期将课程排在智慧教室的需求,此举在直接加大智慧教室的排课量、利用率的同时,更是助推了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进程。值得欣喜的是,在2022年的校级一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申报过程中,多位老师咨询如何下载个人中心课程进行一流课程申报。
结语
目前,教育资源支撑平台已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下一步将根据教师的使用情况收集反馈问题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简化操作步骤,开展更多关于智慧教室应用和教育资源支撑平台的使用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素养,让教师切实感受到学校智慧教学建设成效对教育教学起到的支撑作用,为教学模式改革和一流课程建设提供更好支撑。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录播资源的质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公共服务水平,学校将定期组织录播课程资源的评优评先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支持教师参加在线开放课程的申报。
智慧教育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应根据内容和学习者的需要,整合不同技术方案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4]。未来,郑州西亚斯学院在智慧教学建设方面将结合自身优势继续深耕,同时不断学习优秀经验,为学校师生的智慧教与学做好保障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4):118-12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J].师资建设,2019,(7):6-7.
[3]余胜泉,刘恩睿.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16-23,62.
[4]代咏梅.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数字教育资源开发[J].传媒,2020(1):81-83.
作者简介:侯玉娟,硕士研究生,未来教育技术中心干事,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设计;路瀚程,本科,数据管理与分析/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据分析;张丽敏,硕士研究生,干事,研究方向:大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