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制造创新排行榜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创新,新制造,博弈
  • 发布时间:2022-09-25 18:35

  分歧、博弈

  2018年9月19日的云栖大会上,马云分享了他曾经提出的五新战略中的“新制造”的观点,但没过多久就遭到了郭台铭的犀利点评。

  分歧的点主要在于马云提出的“新制造是服务制造业,未来没有纯制造业,也没有纯服务业……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针对这一点,郭台铭在内部会议中表示“强烈不同意”,他认为,“如果没有好的车刀、半导体、模具等硬件,不可能做出好的产品,制造业的关键竞争力还是在本身的制造技术能力。”

  一个从平台的角度出发,一个从制造的角度出发,一个偏互联网思维,一个偏工业思维,站在不同的点上看到的问题不同。马云侧重与新技术结合之后实现升级跨越的制造业的未来路径设想,郭台铭则更注重无论任何外力赋能做好制造业的根本的探讨。

  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也恰好是当前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过程中不同方向、立场摩擦、博弈的其中一面的写照。

  必然的命题

  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爆发,全球制造业都在酝酿变革,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智能制造领导联盟”,中国将“中国智能制造”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各国抢占发展制高点的主攻方向;从内部来说,国内制造业“用工荒”逐年加剧、土地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抬升,倒逼整个制造业需要一场更深层次的转型和变革。

  智能制造已然成为新的命题,成为不可逆转的新趋势。简单来说,智能制造的内涵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赋能,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与建设,进而改变其商业模式,让整个业务流程都用数字的形式进行,让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扩展至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最终实现整体生产效率与成本的优化与跨越。

  由此可以看到,马云提出的新制造尽管在对其终局的判断上有所侧重,认为未来的个性化定制场景将以消费者为主导,但在具体的实现路径及根本意义上来看,是在智能制造大框架下的,他认为“在DT(Data Technology)时代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将改变传统制造业,实现按需定制,迎来新制造”与智能制造的内涵是不谋而合的。

  题中之义

  为此,具体实践上,阿里推出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平台——犀牛智造,以及利用这个平台打造的样板工厂——犀牛智造工厂。其初衷是利用数字化能力赋能中小企业,帮助其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这同样遭到了业界的质疑,呼声最高的观点是,这个工厂不是为了赋能中小企业,而是中小制造企业的收割机。

  涉及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与未来,这一担心是合理的。作为一家互联网平台企业,没有选择与已有的代工厂合作,反而自建工厂,事实上便形成了与其要服务的目标客户的竞争关系。从前端的经销商、代理商、个人消费者、物流到原料制造、生产加工,整个链条打通之后将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很大的威胁。

  在自建工厂之前,阿里在用数字化能力帮助传统企业提高效率上已做了诸多尝试,但不同制造企业专业知识各不相同,且规模较大、环节众多,改造起来颇有难度。因此,流程整合、算法上的优势才是阿里布局的重点,样板工厂的打造是为了数字化能力的积累,为了软件与生产流程更融洽的匹配。

  更重要的

  对于数字化赋能企业来说,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重要的还在于企业对数字化的深刻理解。

  设备数据化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如何将产生的数据整理、分析、反馈,理清生产线、上下游情况、原料、人员等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保证各节点之间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处理,进而达到每个节点、每台机器状态与效率的最优化,最终促成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尽管这需要大量的积累和投入,但结局却是令人兴奋的。

  结语

  前路因光明而值得期待,因坎坷而更加迷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