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提高
  • 发布时间:2022-10-24 20:23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阅读这一重要板块备受瞩目,教师需要着眼于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践要求,以阅读教学为着眼点和突破口,精心筛选阅读文本,通过这种形式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意愿及动机。

  引言: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直接关乎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成效。为了确保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语文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重担,在统筹分析和全面调整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实践,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语文这门学科的内容及形式产生了明显的变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高瞻远瞩以及深入剖析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自由发散。但是与其他教育板块相比,阅读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教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着眼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改革教学模式,促进阅读教学内容及形式的逐步优化和升级。但是有的语文教师教育经验不足,对阅读板块的认知不够全面。

  首先,小学语文阅读受到了地域的束缚,实质的教材内容有所区别,尽管新教材由专业的教育学者进行编制,但是教师的教学经验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实质的授课质量也存在区别,整体的阅读教学活动缺乏一定的感染力以及吸引力,学生的参与能动性不够理想。

  其次,有的教师没有摆脱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忽略了对多种教育教学策略的有效分析以及整合利用,最终导致阅读教学质量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

  最后,有的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出现了许多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还未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只能够浅尝辄止。这一点违背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不利于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此,教师需要注重对有效性教学策略的整合利用,关注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求,进而真正实现对症下药。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合理提问,导学学生进行阅读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是让他们能提升理解力及分析力,而非只让学生不停地读课文,这样的积累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由教师一个人来讲解知识内容,将课文主旨的关键内容直接告知学生,让他们负责记忆。而是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持续思考,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对此可以采用提问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逐渐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在最开始提出:同学们都见过月亮吧,那么走月亮是怎么回事儿呢?你对这个课文题目是怎么理解的?在具体分析课文时可以提出:请同学们看这一句话“阿妈牵着……流着月光。……”在读到这一段话时,你的脑海中有出现相应的画面吗?那是什么样子的?在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让你觉得印象深刻,能不能说一说?接触这样的问题就能让学生将目光放在对文本的深入剖析中,关注每一个句子,从而提升阅读理解力。

  (二)建立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学生来自主思考,这样才能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不过课堂时间有限,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下,还要让学生有时间来自主探究,就可以采用合作的办法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思维,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3~6个人。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同时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更有效率,能够有效节省课堂时间,帮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还能让不同学生的观点以及思想产生碰撞,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例如在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的时候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教学时就可以将此作为探讨的主题,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合作起来,共同学习这一篇课文,每个人都要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小组进行整合,最后每个小组选择两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在课堂上和其他小组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负责指导。

  (三)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采用可行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课文的自信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继续阅读的欲望,再评价的过程不仅仅是从学生对这篇课文理解的深入而进行赞美与评价,还可以从学生的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合理、科学、及时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尊重差异与理解个性相结合,当然除了教师评价之外也可以通过学生给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与阅读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海上日出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老师简单对海上日出美的描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课程时间充足,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于有关海上日出的文章进行归纳总结,在班级班会课以及晨读时间组织美文欣赏活动。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阅读的自信心,让学生从完成课本的作业到实现独立完成,进而学会自主学习。

  结语: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把握,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文化素养,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与此同时提升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不论是问答的方式还是情景教学的方式都能够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把握重难点,提前做好相应的计划,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晋兆敏. 浅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教育科学(全文版),2018(10):00231-00231.

  [2]杜岩. 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000(011):163-164.

  [3]汤汉月.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0,000(003):P.118-11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