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学生往往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文化科目的学习状态,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考虑的并不够全面。但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更加优秀的人才,不仅需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更加全面的能力。因此,笔者将针对小学语文的新课标设计做出一系列的分析,期望在本学科中能够培养出各方面综合能力都较强的人才。
小学语文的新课标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而这次新课标的调整比以往的幅度都更大,主要的调整理论依然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并根据国内传统教育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调整,同时结合其他国家的优秀教育理念,将小学语文的课标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旨在让学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水平。
一、语文课程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以及发展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中不仅有文字的知识,还有情感和心理上的熏陶,而小学生学习语文科目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充盈自己的思想。因此,小学语文的新课标必须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产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并愿意持续寻求语文课本中的价值,这样的过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还会认为这样的技能学习是理所当然的,自主能动性也会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创意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其三观也会更加端正,后期的学习困难和障碍也会被学生更好的解决和跨越。由此,语文课程的优化需要进行新课标的调整,而这样的调整过程,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之上,并进行普及性的教育和相应的提升。
二、语文的课程内容不仅要反映出语文学科的特征与社会的需要,更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凸显语文教学本色
在进行新课标调整的时候,教师需要关注到语文课本的内容,将原本语文课本中需要教授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呈现,同时也要改变自己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主动状态,将学习的主动性交还与学生,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把握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相关历史知识和背景进行了解,此时,学生才会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在对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才会更加轻松愉悦,而学生也会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再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语文的知识和生活的实际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明白语文知识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会产生链接,并由此产生对语文知识本源的追溯心情。因此,语文学科并非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学习整齐划一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运用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建立学习与生活中的桥梁,此时,学生的学习便成为了一种快乐的享受,其智慧也会因此而得到有效提升,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就是为了让语文知识的价值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积极的掌握相应的知识。
(二)用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
前文中也已经提到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定要以自主学习为最终原则,如果学生的学习过程仅仅是由教师带着进行被动的学习,很难释放自己学习的潜力,从而真正将知识与自身融为一体。其实,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学生是一座待开发的“矿产资源”,而教师则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开采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反而是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内在的潜力得到爆发,学生学习语文便会逐渐形成被动和抵触的情绪,反而影响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提升。因此,将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效连接,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反而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
三、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如果不能带领学生共同探索知识背后的意义,就很难让学生将知识进行有效消化,而这样的过程是师生之间达成共融的过程,如果师生之间不能达成有效的互助和交流状态,语文课堂便成为了可有可无的笑话。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教育学的行为时,教师应该将自己的角色了解清楚,同时,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推导和演练,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教师所引领,并由此产生对语文知识的向往和期待。在这样的知识架构过程中,学生所建立起来的语文求知体系是学生自主自发的行为,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趣味性和快乐化,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教练和引导的作用,反而会让师生之间形成更加良性的循环和氛围。
结束语:
优质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激发自身潜力,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自主、科学、积极。而教师在新课改政策的教育背景下,也应该根据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和调整,而不是完全按照课本教材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机械化的教学,反而影响学生的自主提升和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结合新课标政策,教师应该从实际的教学工作出发,不断优化和丰富课本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少弟.关注学生主体性,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思想[J].新课程(上),2017(1).
[2]徐红.新课标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南北桥,2017(5).
[3]李秀娟.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读与写,2017,14(2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