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体育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02 11:2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较快,小学的体育课程的内容也在日渐充实与丰富,对于中国大部分的小学,教育改革春风的袭来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体育课程的标准也在全国各地开始试点,而且新课程标准视角下的体育教师作为本篇文章的研究对象,鉴于教师这一职业已经逐渐摒弃仅仅局限于理论的状态,体育教师与其他众多的职业一样,体育教师也在逐渐走向职业化的发展之路。本篇文章具体从“体育课程的栏目设置”向“教师团队的专业化研究”的转变印证了这一点,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前言:全球化进程给中国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时代背景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格外令人关注。体育课程的改革即要考虑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又要结合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体育课程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功能。要使我们体育教师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高素质、健康型的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世纪教育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当前,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要求未来的基础教育工作应有助于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革命需要和善于应对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的任务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也因此而备受关注。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均存在着弊端,阻障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主要表现在:
1、教学观念落后。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重运动技能教学,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学上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为目的,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重视少数尖子生的选拔和培养,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忽视终身体育的功能,学生学习了大量的运动技术,可是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并无多大的作用,离开学校后依然两手空空。
2、教学方法简单。传授式教学方法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跟着老师做,不必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能“依样画葫芦”便是最好的教学了。这种重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造成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
一、如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人们体力活动大大减少,各种“文明病”迅速蔓延,从而使国民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于是,注重身心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宜兴市民,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4、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稿)》以鲜明的教育理念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究其实质,是要求教师从既往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重塑课程,激励发展之创新主体转换。这是体育教师职能的一次历史性转变,是百年现代体育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新阶段和新境界。
参考文献:
1《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钟启泉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