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整合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变化策略探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意义,变化,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1-02 11:25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推动学校教育要向信息化教学全面迈进。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增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依托信信息技术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不断向前发展。现从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入手,浅谈信息技术整合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变化及教师授课调整的相关策略。

  一、初中物理教学整合信息技术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整合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优化课堂呈现方式,并指引学生系统,科学地来学习知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第二,借助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学生探究思考意识迅速发展。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物理学科的很多理论在生活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模型,但是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不注意总结和分析,这就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会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信息技术的融入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以生活化的方式来呈现物理知识,引导学生由理论向实践不断探索,从而更好地提升对物理知识的渗透,加强学生的学习实践意识。第三,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很好的指引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课堂呈现的方式,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情景,并进行一些意义建构,鼓励学生以课题为中心开展一些发散性学习。

  二、信息技术整合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变化

  2.1改变了物理概念呈现的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多存在于字面,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概念,学生很难把握其本质特征,这就导致学生物理学习的思维非常僵化。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以简约概括的形式让学生来理解物理观念,加深学生的认知。从物理概念的引入开始,教师可以创建生动的物理情境,让学生细致的观察,有效的分析,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领学生思索其本质,并在头脑中对物理概念建立起感性认知,为学生理性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全面理解,包括其意义、应用范围、适用条件、概念与规律之间的联系等,都可以让学生开展多角度的探索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深度对话进行分析,建立起缜密的问题解决思维。

  2.2丰富了习题教学开展的方式

  在物理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呈现一些知识理论之外,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分析和训练,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但物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如路程时间的计算、密度的应用、压强的计算、热量、压强、做功、电功率等的计算,以及一些综合性题目,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常常摸不清头脑。信息技术的融入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创新习题课呈现的方式。

  2.3提升了课程巩固的整合的效果

  物理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涉及的零散知识点非常多,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巩固,复习和整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有效综合归纳。第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每个章节或某个模块的知识点综合呈现,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分析分析,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升华学生的认知。第二,结合巩固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重点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构嗯构建起清晰网络的知识脉络,清晰客观的知识脉络。第三,教师还可以在复习课上推出一些诊断性的检测或训练等,帮助学生有效弥补思维漏洞,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信息技术融入过程中,教师可以插入大量的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生动理解。

  2.4显著优化实验展开方式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初中阶段教师尤其要注重学生实验探究意识的培养。依托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实验素材,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确定实验思路,开展实验探究,依托实验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测量类实验为例,初中阶段涉及了测量长度、速度、力、密度、电阻、功率等多个实验,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来自主参与,有效设计,同时结合学生实验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镜头有效记录和整合,让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也能有效反思其中的一些细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信息技术融合下初中物理课堂的再思考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手段,会在课堂上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影响有限借助信息技术指引学生开展进阶性学习,还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调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学习探究提供更多空间。

  3.1探究指引学生多角度思考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按部就班的为学生呈现知识体系之外,还要为学生学习创新提供更多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多个途径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引,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创新。如在学习控制变量法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提供有效线索,结合实验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在测量电阻时应该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内接和外接会有哪些变化?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控制哪些参数?此外,结合学生实验的结果,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有效思考如何设计理想实验,实验的用具能否进行创新,一些特殊实验学生不能亲自操作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代替等,这都需要教师再进一步思考和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善学习思路。

  3.2有机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进步

  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后,很多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意识都非常强,但是对于教学评价的开展就不够关注。这就导致学生单纯追求结果,而忽视了对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尤其是当遇到一些较难的问题时,学生的个性意识也会变得比较薄弱,学生难以有效对知识内化,并理解和运用。因此,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积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关注和评价,指引学生更好地明白科学探究的本质,并让学生自觉参参与到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伟.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学周刊,2019(30).

  [2]陈小林.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8,000(008):133.

  [3]周奋建.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03(002):P.217-218.

  [4]刘中.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19(1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