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02 11:26
【摘要】新时代新局面,学校应以培养优秀人才为主导,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大多数的传统教学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不符合以开拓学生思维为主的新教学方法。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导,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成长,并同时从师生两方面入手,调动双方教学与学习的热情。本文将立足于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进行展开。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积极开拓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理念、形式等,促使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逐步形成,更为形象、生动的开展之间学习与创新活动,助力高中逐步增强数学学习核心素养,为学生强有力的备战高考提供助力。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的教授主要包括学习的目标,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自主的预习,与同学进行探究,在课程学习中达到对基础知识应有的学习,在课后完成相关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僵化不利于学生生动形象的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会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缺乏相应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局限了他们以后的更高层次的学习。就教师而言,大多数教师未能认识到他们应该培养的是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而仅仅是做到知识的传授。教师观念落后,重知识的传授,而不看重学科素养的培养,也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乏味无趣。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营销,无法紧随时代的发展。教师依然以语言讲授的方式,这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真正发挥出能动性,也一直处于被动的境地。进行习题训练时,也是更多地从教师直接获取,最后接受考试的考核。在整个三大教学步骤中,学生始终没有发挥出主体性。以往缺乏思考的教学,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也无法在未来解析更具有难度的数学问题。教学观念的落后,使得许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数学素养对学生的实际意义,也尚未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鉴于此,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事先对于这些问题进行调查。在教学过程中,以生动、有趣的课程导入,以及形象、简单的教学手段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展现丰富的教学内容。
2高中数学中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
2.1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在给学生落实相关教学活动的时候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统观当前的高中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什么方面的学科教学,教师在落实授课工作的时候,都难免选择直接的授课方式。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一种通病呢?笔者认为是因为高中阶段教学任务比较紧,所以教师就会采用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希望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掌握最多的知识。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所构建的课堂教学环境相对来说也会比较枯燥,无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影响。
2.2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首先应当意识到,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能够提升学科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所以,教师应当善于转变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扬弃”处理。懂得在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时,要对学生有所启发,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主地思考既定问题。教师也要积极投入到教学的创新工作中,为学生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还应该学会使用各种教学工具,比如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使用演示文稿、视频、图片等,让教学情境更加生动,使知识要点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关注速度,而要同时看重质量和效率。而学生的兴趣这一因素,也会决定他们的学习实效。所以,教师也要善于挖掘生活问题,将其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形成对生活的发散思维,进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3采用游戏闯关的方式
对于高中阶段的课程教学活动来说,针对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比较一般的。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也提到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抽象意识要求比较高。课堂上教师能够给学生进行课程思考的时间比较少,所以无法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保证学生整体学习思路上的提高。但这样一来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和提升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知识比较强的内容,更容易阻碍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无法在实际的课堂上获得整体学习能力上的提升与发展。
2.4关注培养学科素养
新课标理念的影响下,当前的教育理念推崇以生为本,而且学习不再以考试为唯一目的,而是学科素质的培养。核心素养是一种学生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时逐渐形成的,它与本学科相关的能力有关,此能力也会满足于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素质。它具有连续性,而且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同时具备了个人与社会的系统化特征。实践证实,基础素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知识、态度、能力。其中,知识是最为基础的元素,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获得。态度体现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喜爱程度,以及运用的技巧,能否在生活中加以灵活使用等。而能力是学生对知识的输出,是对知识的变现,也体现在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对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等。以往的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不但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思维的独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基础逻辑,系统学习该学科,可以让学生明晰自身的思维体系,使自身看待问题更加客观、辩证化,这对于今后正确三观的养成,也具有显著的成效。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提升学习的热情,增添学习的动力,以养成长期的学习能力。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所谓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上指的就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达到一些数学核心素养有关内涵的具体目标要求,来完成教学的这一过程。这些目标概括性地来说,就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逐步地掌握应该如何自我学习数学的能力,并能够自发地去寻找与整合有关数学各类知识点,做有效串联,形成数学知识链,推动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包括学生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面,以此来达到推动影响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茜航.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D].湖南理工学院,2020.
[2]郑倩.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金课的构建与实施研究[D].济南大学,2020.
[3]金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案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4]游佳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