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学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实践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教育,管理,实践
  • 发布时间:2023-01-02 11:43

  摘要:在小学生发育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学习教导的作用,同时,教师也需要对于小学生的道德进行教育。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倡导分数的重要性,忽视了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生们刚刚步入学习的正轨就更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积极的开展德育工作。

  引言

  新生代的小学生,个性鲜明,叛逆心重,这无疑增加了教育管理难度。当学生出现言语失范、行为失当等情况后,教师大多会晓之以理。反观学生,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选择不一。有些教师会秉持放任自流的态度,致使学生越陷越深。有些教师的话风犀利,想以此拉回学生的心,可结果却截然相反。要想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需要从现在开始改变。

  一、传统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不重视

  由于传统的小学教育较为注重分数的提升,有一部分教师会不重视道德教育的问题,认为道德教育不如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为有效。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小学生与家长也就不会过于关注道德教育的问题,导致德育鲜为提及。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关心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不容忽视的。要加强教师心目中德育的地步。孩子们都是祖国稚嫩的花朵,不能一股脑的浇水施肥却忘记修剪花枝,导致花骨朵们歪七扭八。

  (二)形式化德育

  由于目前的德育教育中,有一部分的德育教育是硬性规定的,就会存在形式化的教育问题。作为教师,要明确德育不是做出来看的,而是要深入贯彻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另外道德的教育不能与现实脱节,要注重现实的发展规律,不能始终固执旧的观念,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进行教育。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让小学生完成一些没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应该将每一次的活动都落到实处,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

  二、浅谈德育教学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实践策略

  (一)认清教育内涵

  教育的本质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当学生犯错后,教师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批评指责,而应该是先对相关事件展开调查,以便了解全过程,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育方法。例如,某学生私带手机进校,被教师发现,遂将手机没收,并要求学生课间来办公室一趟。再次见面,学生表现出很紧张的样子,为了缓解紧张情绪,教师要尽可能温柔地讲话。当学生的情绪稳定后,就可以开口询问原因。学生之所以私带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外出打工的父母。随即,教师开口道:"老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你也不能违反校规。如果下次想要联系父母,可以用老师的手机,万万不能把自己的手机带进学校。"感受到教师的真心,学生自然会积极配合。

  (二)懂得换位思考

  面对同一事物,会有不一样的见解,这是因为所占立场不同。在以前,教师大多站在成人的立场,难免不会产生误解,从今往后,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地教育策略。举例来说,学生之间发生冲突,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将两人带到办公室。先不询问事情经过,而是进行一项实验。比如教师可以率先拿出一个用黑布包裹的球状物,放在桌子中央,并让学生分别站在两侧。揭开黑布后,让学生说出球的颜色,一人说是白色,一人说是黑色,两人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教师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二人互换位置,随着答案的揭晓,学生先是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再陷入沉思。当学生回过神后,教师用专业知识讲解这一现象。听完教师的讲解,学生几乎同时向对方道歉。在某次班会上,由这两人组织同样的实验,教会其他学生换位思考。这样就能做到换位思考。

  (三)丰富教育内容

  德育效果是否显著,关键要看教育内容是否丰富、恰当。正因如此,教师才要不断创新内容。首先,面向学习生活。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意在将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之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随着综合能力的提升,学习之路会越来越顺。其次,面向社会生活。如果只是讲解大道理,学生不一定能听进去,倒不如带领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在亲身经历后,有更深的感悟。最后,面向家庭生活。虽然国家放宽了生育政策,但一时间也改变不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即只知索取,不知付出。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教师要组织一场有意义的活动,主题是"送给父母的最美礼物",至于具体送什么,就要由学生自己决定。有的学生用心制作一张贺卡,有的学生想给父母洗一次脚,还有的学生主动承担一周家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发表一下看法。有学生感慨道,爸妈恩情重如山,要用一辈子来偿还。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的教育中,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来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虽然国家现在注重教育的德育工作,但国家政策还不够完善,而一些小学的组织能力不够强,从而导致教师的准备工作不到位。国家教育局需完善一些政策,来保障小学的权益,成为他们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于剑英.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43-45.

  [2]孔庆翠.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分析[J].中国教师,2020(S2):91.

  [3]徐丽蓉.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分析[J]. 红豆教育,2020,2(3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