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数学文化,应用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02 14:28
【摘要】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数学文化是数学课程结构中的主要部分,对培养数学的兴趣爱好和形成较为完备的数学知识结构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必须深深地意识到数学教育的巨大意义,将文化教育融合到课堂实践之中。当然这是一种教育问题,许多老师对于数学教育这门课程还是有点手足无措,不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渗入将会愈来愈大。
数学文化,是在数理学科中为人们提供的所有物质与文化资产的集合,其中包括了各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及其数理应用内容,而这种精神内涵也推动着数学课目的开展与知识的学习。目前数学教育已成为一门课程潮流,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研究者与老师们的关注,并作为数学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小学时期的孩子是初次全面了解数学知识,在这时期内培育和形成他们的数学教育理念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数学教育的普及贯穿成为主要内容加以实施,只有把学科教育内容告诉孩子,他们才能切实了解教学内容。
一、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文化教育作为近几年才刚刚产生的新概念,由于目前在教育界的实践程度上还不能深入开展,而且许多老师本身的数学文化素质并不高,使得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要深入渗透数学文化,老师必须首先提升自己的学科素质,在平时的教育与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文化素质。小学数学的知识是一门课程内容的实质,要求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学科意识,即对小学数学课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也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条件,即教师在工作中除必须进行数学任务以外,自己的学业也不能拉下来。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借助课外辅导用书等网络资源来掌握数学知识,构建起对数学知识更深刻的认识。其次,教师们必须把数学思想外化于实际行动之中,在工作中自觉使用数学思想来处理生活的实际问题。
比如在《位置与方向》一课中,由于本课主要属于生活实践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接触到相对方位和相对地点的表述,所以老师们在开展教学之前,先要根据课堂理论知识和网络资源逐步扩大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等表述的认识,并掌握这些相对方位等表达方法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通过掌握更多的实践应用,教师们能够更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数学实践思维,这也是中国数学文化的主要表现。[1]
二、把中国数学文化融合在教学中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讲授,也要把教学思想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讲起来数学教育是个大的问题,一时间可能让老师无从下手,因此老师应该把文化细化,建立一些指标体系,包括数学思想、教学经验以及数学方法等,把这一些方法具体应用在课堂实践上就能够达到教育的渗透。具体的特点是,老师在介绍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后强调技巧讲解,使学生熟悉处理各类问题的方式;介绍实际适用性很强的课程中,老师能够传授数理方法,使其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应用。经过如此有针对性的课程,老师能够把数字教育的传播功能逐步落到实处。
例如在《可能性》一课中,教学内容属于明显的实践与应用性内容,所以老师就需要从教学中训练学生实践运用数理教育的能力。首先,老师要把教材中有关可能性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然后老师准备一个箱子,里面摆放五个红球,3个白球,然后让学生从中随意抓取一个,求抓到哪一种球的可能性大。根据教材内容的分析,很明显红球概论要多于白球,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理解所有概率相同的事情基本是与基础事件相同,这样一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概率的判断能力也会提高。
三、在数学作业中融入数学文化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所了解到的大都是理论性知识点,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学生构建起数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它是学生今后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老师传播数学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数学文化的传播工作除要重视课堂内容以外,也要重视学生课后的习题,同时利用作业内容对发展学生数理观念也有着良好的作用。因此在编写数学文化作业过程中,老师更要重视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内容,要使孩子们通过做作业就能直接了解到数理观念和数学方法对于解题的重要意义,从观念与知识中传播数理思想。当然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发力,要在作业中融入数学思想,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数学思想的陶冶。我们这里的思想具体就包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老师尽心的写作活动可以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自己课程所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建立比较扎实的数学思想体系。[2]
四、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介绍数学文化
小学阶段对孩子进行的数理启蒙的开端,对于奠定他们的数理基础知识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教学方法里,老师成为了教学的中枢,而中小学生则只是被动的获得了数学知识,所以这样的模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小学时期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建立比较成熟的数学知识,而老师讲故事则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在中国数理经验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杰出的数学家作出过十分巨大的贡献,一些数学家是经过仔细观察,找到了一些与数理经验间的重要联系,一些数学家则经过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做出了某些使世界所注目的科学研究结果。这些数学家的事迹都是中国数学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对小学生有着十分重大的教育意义。在传统教学方法下,老师通常只注重对数学公式和定理的介绍,并不注意对数学的传统思想加以灌输,导致课堂的主动性不高,效果也不理想。想要改变这个现状,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的活动中向他们介绍几个数学家的事迹,从而引起他们的关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有助于他们形成较为健全的数学知识系统。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这一单元时,老师还可为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故事,用数学家的故事能启发学生刻苦钻研,努力学习。
综上所述,数学人文作为数学课程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老师都必须重视对待的课程,这种人文素养对于学生今后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帮助。在数学科目的教育中,老师们需要积极提高自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专业能力,在教学活动和课后写作等各个环节中渗透人文概念。但数学文化教育仍然属于一种教育难题,还需要老师们进行持续探究。
参考文献
[1]刘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12):90.
[2]王玉娇.当代数学资料融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探究[D].渤海学院,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