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培养,学生,兴趣
  • 发布时间:2023-01-05 15:08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孩子乐于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一直是我们在课堂上追求的,在我们农村的小学,孩子因为识字量的不多,家庭教育难以跟进,都需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把孩子吸引到课堂中,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乐于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我们课题组的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的几个方法来激发孩子参与到数学的问题解决的教学中。

  一、利用已有生活的情景激发孩子参与学习的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中,在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问题解决中,比如在教学: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开始我就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课前让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好12张的桃子卡片或者其他种类的卡牌,问题出来后,让孩子在小组中,边动手分一分边思考,说一说你们分的过程,最后能分给几只猴子?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再现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东西的情景,学生有话说,并且能说出分的过程,能说出分到第四个刚好分完,求出商是4只。再引导学生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一只猴子分3个,2只猴子分6个,那3只猴子分几个?4只猴子又分几个?因此可以想:3和几相乘得12?商是几?这样经历了学生动手操作,把生活中的数学融入到课堂中来,让二年级的孩子觉得原来数学问题的解决也可以这样容易,让孩子从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中找到乐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23页例题3的时候,(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放几只?(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要用几只纸盒?我还是把学生分成两个部分,每个小组准备15支铅笔当作蚕宝宝,用书本当作纸盒,让他们根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用例题1学到的方法小组之间自己先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孩子的兴趣更浓了,在动手操作前思考:1.你知道了什么?2.怎样分?分完后你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把解决问题的步骤抛给孩子,让他们从情景中,理解解题思路,明白算理,初步掌握平均分的含义,让他们知道这两道题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二、创设游戏情景,让孩子玩中学。

  在教学 67页例题5解决问题时,相对来说这道题是比较难的,有关于租船问题,在外出游玩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乘车乘船问题,但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一年中很难有机会外出,生活中很少接触到这一类问题。因此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游戏引导学生理解,当人数不足一条船时,也要租多一条船。在引出问题前,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叫8个孩子到讲台,一张报纸当小船,每只小船只能坐3个人,问这8个孩子要多少张报纸?让他们组合上船。然后让孩子们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三张报纸,每张都坐满3个人了吗?如果这两个人并不自己租最后一只船,他们能过到对岸吗?不能。(两个人也要租一条船)那你们能用列式解答吗?8÷3=2(只)……2(人)。经过这样的游戏后,再出示例题6,孩子们就会很快的找出总人数是22人,每条船最多只能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看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出这道题。有的同学用画图法,有的直接求22里面有几个4?最后的结果都记得加上1了。让孩子在玩中学,玩中领悟解题方法,这样的教学孩子乐于参与,乐于接受。

  三、利用故事导入法培养孩子乐于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年级的孩子,最喜欢听故事,把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故事中,让孩子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我 在讲授二年级下册68页例题6按照规律摆小旗,求第16面小旗是什么颜色?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美丽的故事,有一个王子要举行生日宴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他为了把家里布置的焕然一新,买来了很多的不同颜色的小红旗,但他想要设计出不同的美丽图样,想尽了很多办法,终于想到了一种,出示小旗图,按照这样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一直往下摆,你知道第16面应该摆什么颜色吗?你有什么办法能快速的知道结果吗?一击石成千层浪,孩子们跃跃欲试,都在争相参与到解决这个问题中来。有了这样好的开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高了,后面的解决问题也水到渠成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只有不断的根据班级孩子的情况调整教学方式,采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授课,才能把孩子吸引到你的课堂中来,也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