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小学班主任管理措施分析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学生为本,班主任管理意义,现状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1-05 15:10

  【摘要】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对小学生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作为班主任要适应新形势下改进管理工作,重点突出“以生为本”的管理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生命观,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为健全人格的形成,及学习能力的发展不断努力,从而促使自身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本文主要从以学生为本的小学班主任管理意义入手,对存在的现状与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

  小学班级是孩子接触最原始的“社会群体”,又是成长的重要场所,只有以其为本,构建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与团队感,引导学生逐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能力,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因而,班主任应遵循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建立班级的日常管理活动,经常与各科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创新、刻苦的学习能力,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成为德、智、体、美、劳的综合人才。

  一、以学生为本的小学班主任管理意义分析

  以学生为本是指,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班级管理的理念,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兴趣与学习潜能,全面关心与爱护每一位学生,大力完善他们的人格,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小学阶段正是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习的起点与保证,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班级环境,引导学生共同创建良好的班风,自觉遵守班级管理制度,进一步联系他们的实际进行德育教育,呵护身心健康成长,使得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习,与同学之间和平共处,互相帮助、互相进步,在和谐的集体氛围中,快乐自在地学习与成长。

  二、以学生为本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现状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们对班主任的印象都是兢兢业业、亲力亲为、诲人不倦,也正因如此,许多班主任深感班级管理是件苦差事,探其根源,都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约束与说教,形成了凡事只会服从、依赖班主任,导致管理工作量逐渐增加。很显然,这种传统的管理理念,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因素,难以引起情感的共鸣,间接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管理理念过于传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班主任都是以自己为主,往往忽视学生的感受,有些班主任过于追求管理的效率,为了证明自己的管理水平,仍以成绩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以及沿用成绩划分“三六九等”,班干部、学习委员等要职都是由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这样的评选管理制度,容量打击成绩水平一般,或者差异学生的自信心,间接产生自卑的心理,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有些班主任的思想过于死板,管理往往都是按照班级的规章制度实行,严格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一旦稍微偏离“规章制度”的轨道,避免不了批评、呵斥、惩罚的惯例,这种缺乏沟通交流的管理,忽略追问事情的事由,在没有分清是非曲直的情况下,容易使其受委屈,特别容易产生抗拒的心理,喜欢跟班主任唱反调,或者故意作出迟到早退、旷课、违反纪律等不良行为,间接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以学生为本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更新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繁琐,需要班主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不断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虚心学习与反思,提升自我的修养,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关爱、尊重与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则能在班级管理中脱颖而出,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让班级管理更进一层楼。如,班主任先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沟通交流方式,深入分析他们的思想、心理与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其感受班主任的关心与重视,与之成为要好的朋友,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然后,以身作则,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塑造好文明的形象,才能有强大的影响力与说服力,从而提高管理质量。

  (二)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章制度,才能制约自身的行为。由此可见,良好制度的构建是为了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因而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应以学生为主,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指引思想步入正确的方向,并参照规则端正态度,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规范,在点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针对班级情况制定班级班规,对遵守纪律、自我意志力坚定的学生,适当地进行鼓励与表扬;对违反班规纪律的学生,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批评教育,并指出错在哪里,促进他们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痛下决心加以改正,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与行为。然后,定期举行班会活动,设计规范行为与懒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对比,逐渐提高是非的辨别能力,对自我进行反思。此外,要求学生之间相互监督、提醒与共勉,为维护班级管理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三)选拔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展开班级管理工作的“小助手”,要想加强班级管理,就必须“以学生为本”,让他们投票表决出心中理想的班干部,只有学生认可,参与其中,才能使管理顺利进行。如,定期对班干部进行指导与培训,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与方法,学会换位思考,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做到认真负责、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逐渐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尽心尽力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然后,明确分工好需要协助的工作范围,在充分发挥班干部力量的同时,调动学生勇于承担责任以及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结束语: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只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此可见,普通的班主任并不难当,而想当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仅需要高尚的情操,而且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通过身传言教教育学生,让其在良好行为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许芳. 以生为本视野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J]. 新课程(小学), 2016(10):66-66.

  [2]张艳. 以学生为本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探讨[J]. 华夏教师, 2017(9):92-92.

  [3]胡春玲.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浅析[J]. 考试周刊, 2015(45):195-195.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