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作业优化设计,现状,有效措施
  • 发布时间:2023-01-05 15:13

  【摘要】"双减"政策措施,是中国教育主管部门面向我国义务教育发展阶段学生制定的减负政策措施,具体措施指全部压减儿童教学作业负荷,全部削减学生作业量和时间。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研究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作业问题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力,老师的“重量”与家长的“重质”逐渐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在“双减”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作业优化更是老师和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如何利用课下写作业的时间更好地进行复习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会从目前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以及在“双减”背景下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有效措施来进行阐述,减少作业带给学生的负担。

  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复习课上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而且也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不断更新所学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拓宽自己的学习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小学老师要不断优化学生的作业,多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本的精髓内容,老师应该从固有的“题海战术”向“多元化方式”进行转变,既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压力,也能够提高学生写作业的效果与能力,达到双赢效率。

  1.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现状

  现在的小学语文作业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重量而轻质”,老师总是给学生留过多的作业,占据学生课下一半的时间,没有更好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进行考虑,过多的重视作业的量,而忽视了学生写作业的质量,为了写作业而写,只会降低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更不会通过作业来巩固课上老师所讲解的内容;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作业范围少且带有重复性,现在很多语文老师都会考虑到学生在认识字的阶段,对于很多新鲜的字体学生会感到陌生,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老师总会让学生过多的去写作业,比如课后的读读写写,一些比较重要的字,老师总会留很多遍,通过数量来让学生熟悉,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于作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不会达到有效的结果,范围太小,遍数太多,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因此老师应该着重重视学生的作业优化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够学习到新奇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双减”背景下促进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有效措施

  2.1减少学生的作业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

  现在学生的作业数量可谓是非常多,学生一天的时间都在课堂上学习,而课下还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作业上,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变成写作业的机器人,不懂得精益求精,拓宽自己的学习思维。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作业问题,让学生的作业达到优化,老师应该适当减少学生的作业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让学生在少而精的作业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语文基础,发掘更高层次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的语文发展。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的课后题中会有一些生僻字,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预习一下课后生字,预习课上生字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会出现不懂的情况,同时老师可以出一些关于生字的作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复习,往往作业的质量更在于学生写作业时的态度,所以老师要打破固有的思维,可以让学生写几遍字词,对文章中的字有一个基础的了解,随后老师就出几道题,也无需太难,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对于文章字词的了解去进行组词、拼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写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原有课堂的基础上不断复习,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力,通过实际练习来进行优化,最终强化自己对于语文字词的了解,实现语文作业的最大优化效果。

  2.2拓宽学生作业的学习范围,尽可能减少重复性

  现在很多老师留作业的方式基本一致,课上学生的学习内容并不是很多,导致学生课下所写的作业范围也过于狭窄,甚至有的老师有自己留作业的标准,即使范围过小,老师也要留过多的作业,让学生重复地进行书写,使得学生从主动变为被动,因为写而写,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把作业看成是一种任务,变成了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不懂得思考。因此老师要改变传统留作业的方式,采用新颖有效的方式来留作业,减少作业重复性。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背下来并轻松默写,老师可以打破常规,创造新颖有效的方式督促学生,在课下实现留作业的价值,同时老师可以倡导学生多多参加诗歌朗读比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诗歌,此外老师也可以举办给诗歌配画的比赛,加强学生对诗的了解。当然老师也可以与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监督,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老师可以让家长帮助复习,监督学生进行背诵,无需过分要求,只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点,有一定的框架去进行学习,促进了课下作业的最大优化作用,从而实现作业的价值。

  2.3作业要合情合理,尊重学生的阶段水平

  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作业都普遍存在一定的难度,老师在给学生留的作业当中总会有一些学生根本没有学过的知识点,不符合现阶段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内容,造成一部分学生在遇到课上没有学习的知识点时,学生就会对作业产生一定的恐惧感,甚至有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作业,不得不借助于一些网络设备,严重降低了作业的应用效果。因此老师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合情合理地留作业,尊重学生的现阶段学习水平,促进作业的优化设计。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文言文二则》,老师在留作业时不要过分地给学生留一些没有学习过的知识点,老师可以针对课上所讲的知识内容,设计思维导图,有效地整理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然老师也可以留一些较为难的问题,前提是老师在课上有提过或是符合课文所讲解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了解,有目的性地留作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做好作业的同时也能够精准的学习到课堂所讲的知识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作业,实现作业的价值。

  3.借助"导图式"作业,梳理文本内容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课堂中设计"思维导图"形式的作业,利用各种图表及图示组合可以将原来不可见的思维路径和思想方式展示出来。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导图式"作业帮助学生寻找思维支点,发展思考力,助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2]。

  因此,语文学习要求为"理解叙事的原因、过程、结局,学会掌握本文的内容"。在学习《盘古开天地》一课时,借助课文插图,可设计"导图式"作业。

  首先,课文中四幅插图按事情发展顺序编排,图文对照,容易聚焦主要内容。其次,在"导图式"作业中把故事的起因和结果用概括性的语言作了示范,可以帮助学生在提取信息后,用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这也是四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四幅图画分解后与关键词一一对应,也可以迅速帮学生们厘清故事的原因、经过,以及结论。这个梳理、概括的过程也是落实语文要素的"学教"过程,让思维真正可视化。

  【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业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作业问题来进行反思,如何更好地优化作业,通过作业让学生有效地了解课堂所讲的知识点,实现基本的复习作用。此外少而精、减少重复性的作业更能够带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根据自己的阶段性学习水平进行学习,由此新颖有效的作业形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学语文作业一定能够实现最大优化。

  参考文献

  [1]杨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具体途径[J].学周刊,2021(29):151-15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