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

  • 来源:系统医学
  • 关键字:呼吸系统疾病,小儿肺炎,分析
  • 发布时间:2023-01-11 18:58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2022 年2 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288 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季节、感染病原体、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诊疗措施等。结果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以肺炎和上感为首位病变,依次是哮喘、肺结核等,患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季和冬季流行为主,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呼吸道疾病,但婴幼儿容易患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而学龄儿童主要患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结论 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所以临床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要以预防为主,增强儿童的免疫力,防止感染呼吸道疾病。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指感染呼吸道病原体后发生的疾病,包括感冒、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因患儿自身生理功能尚未健全,呼吸系统疾病发生要比成人容易,并且病情重,进展迅速,病情变化较大,临床诊断治疗中应特别引起医护人员及家长的注意。现将本院儿科收治的288 例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病例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资料选自2019 年1 月~2022 年2 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88 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其中男性152 例,女性136 例,年龄3 个月~12 岁,平均年龄5.6±2.3 岁。

  1.2 临床特点 本组288 例病历资料显示肺炎158 例占54.86%,小儿肺炎包括支气管肺炎86 例(54.3%),大叶性肺炎50 例(31.6%),支原体肺炎16 例,毛细支气管肺炎6 例等。上感86 例占29.86%,上感包括扁桃体炎32 例、咽炎26 例、鼻窦炎22 例。其他44 例占15.28%。如哮喘30 例、肺结核14 例。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喷嚏、咽部不适、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及刺激性干咳,咳嗽多在寒冷天气发作等。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体征检查可见患儿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及不同形态的皮疹。感染者WBC>1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数增高,病毒性感染WBC<10×109/L,以淋巴细胞计数增多。流行季节以春冬季为主,患儿病情与年龄、病原体、抵抗力及病变性质有关。

  1.3 辅助检查 所有患儿摄胸部正位片,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及分类计数,采集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和ASO、CRP 及MP-IgM 等血清学反应实验;同时采集血液及痰液或咽试子做细菌培养。

  1.4 治疗措施 诊断上感的患儿采取对症治疗,如患儿多休息、多饮水、隔离并减少外出等。

  合并细菌感染的在对症治疗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效而敏感抗菌素进行治疗。病毒感染者在对症治疗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哮喘的患儿对症治疗的同时积极脱敏治疗,同时要加强锻炼,增加其肺活量,改善肺功能,抵挡哮喘。结核的患儿要联合,足量的抗结核治疗,同时积极支持疗法。

  2 结果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以肺炎和上感为首位病变,其次是哮喘、肺结核等,本组肺炎158 例占54.86%,上感86 例占29.86%,哮喘和肺结核占15.28%。患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季和冬季流行为主,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呼吸道疾病,但婴幼儿容易患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而学龄儿童主要患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及肺部肿瘤等。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约占儿科门诊的60%以上。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在住院患儿中,肺炎为最多见,也是小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卫生部把它列为小儿四病(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防治方案中的首位。本组肺炎占54.86%。

  3.1 肺炎 通常婴幼儿儿易患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而学龄儿童主要患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贾彩华[1]分析发现支原体肺炎发病多为学龄儿童,并伴随有外周血红细胞升高或减低,CRP 或AST 升高,或痰培养细菌阳性等症状。治疗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辅助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刘剑荣等人分析发现,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升高, 与人体的免疫有关,当年龄增长时,特异性抗体的效价升高。对小儿肺炎常以预防为主,采取远离病源,尽可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缓慢降热;常给孩子喝温开水,经常锻炼,增加免疫力。

  3.2 哮喘 小儿哮喘是常见的一种儿童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内呈上升的趋势。王伟文等[2]人分析检测发现婴幼儿多是食物过敏原,多以鱼虾为主,学龄儿童多是吸入过敏原,以尘螨、霉菌等为主。同时患儿有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湿疹及药物食物过敏史等。目前,对哮喘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脱敏治疗。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哮喘。

  3.3 结核 目前儿童结核病患病率呈增加趋势,病情较重,误诊率较高,中华医学会儿童学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制定了《儿童肺结核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试行)[3],指出肺结核患儿多表现为发热、消瘦、咳嗽、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患儿胸片显示肺门影增大,肺门结构显示不清。临床上患儿有结核接触史和症状是要进行进行PPD 试验、CT 检查或胸部X 线检查。对于小儿结核应早点发现,早期治疗,联合和规律用药,坚持全程治疗的原则。

  参 考 文 献

  [1]贾彩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98 例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

  [2]王伟文,赵大娇,颜均.小儿哮喘368 例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

  [3]江载芳,赵顺英.儿童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