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
  • 发布时间:2023-01-12 20:29

  摘要:因为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距,一个班级里会存在优等生和差生。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原因而区别对待,而应该保持鼓励的态度,合理的领导学生学习。同时老师应依据新课改的标准,督促全班学生共同进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引言: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造成成绩不同是很正常的现象。老师不能因为学差生拉低班级平均分而对他们忽视对待,这样不仅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也会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恶。而且小学生心智不成熟,老师有些不恰当的举动往往有可能给他们造成不好的印象,甚至他们会因为老师的批评而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不能够正确的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因此,老师需要端正态度,再根据语文学习目标,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安排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每一个学生能够巩固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成因分析

  学生成绩差可能有多方面因素,老师需要先分析造成学困生的真正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方法。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与家庭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学生家境不好,可利用的学习资源不够,因此很难借助其他方式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知识。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可能因为他们学习时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上课很难认真听讲,自然无法学好知识。有的学生其实也很聪明,只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比别的学生更用功,但因为没有掌握合理的方式,即使花费大量时间仍然没有成效。

  2 有效转化语文学困生的几点探究

  2.1 教师要给学生积极的鼓励,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感

  小学生年纪还小,可以改造的空间还很大。老师不能因为刚开始的学习不理想就给学生灌输一种自己是差生的观念,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容易造成学生的自卑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老师需要保持一颗宽松的心,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且老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而是需要全面地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期盼自己的成绩能够提高,得到老师的肯定父母的夸奖,所以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在课堂上,老师不光要只提问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也需要给学困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对他们抱有信心,问题答对了可以及时的肯定,发错了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换种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这样的做法无意间也增加了学困生的自信,在下回老师提问时,便会更主动的思考踊跃回答问题,逐渐就提高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座位安排上,老师不能只依据成绩的好坏传统的认定学困生就应该坐在后面,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动座位。比如,可以参照进步的快慢来分座位,并采取一周一换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坐到前排。这样可以督促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2 教师要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成绩不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基础知识,因此在考试中面对变化比较灵活的题目就很难合理的进行作答。所以老师需要特别注意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所以老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为了保障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不影响成绩稍好的学生正常的学习进度,老师可以专门为学困生制定科学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课文背诵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早读有选择性的抽查个别成绩优异的学生背诵,然后检查每一个学困生背诵情况,用这个方法可以快速的让学差生掌握课文,并且能够在多次背诵中理解文章梗概,重复记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老师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分组布置作业,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多涉及一些课外的问题,学差生老师布置作业时应该多偏向基础巩固。分组布置作业一方面能够全面的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更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2.3 转化学困生工作要从帮助他们行时基础做起

  语文的成绩的高低一方面其实也反应了学生积累知识的多少。而学困生因为基础知识没有完全理解掌握,即使老师给他们拓展再多其他方面的知识,也是是在加重他们的负担罢了。所以,老师需要放平心态,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帮助学生一点点的把基本知识掌握牢固,才能整体提高语文成绩。

  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学习的是拼音,但是有些学困生因为刚开始的知识就不理解,但却没有主动去解决,导致问题越来越多,所以更高层次的知识他们更无法理解。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能因为赶课程进度而忽略学生的学习情况。应该落实到每个同学身上,让他们能将问题尽早解决,这样在今后的学习才能减少压力。

  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是否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比如学困生在学习中比较依赖老师,即使笔记记得特别好,却因为不理解,只能是白费力气。所以,老师在授课时,更应该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在讲解文章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开场,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进而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老师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好,而对他们过分特殊对待,这样会造成学生自卑心理。老师应该保持鼓励的态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老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故事,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3 结束语

  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的栋梁,老师不能仅仅因为他们小学的学习成绩而否定他们一生。小学生的心思是单纯而敏感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那些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学困生应该多进行鼓励,而不是以批评的方式强烈的去指正他们的错误。这样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的。

  语文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以决定的,所以老师需要根据课本内容的具体情况,端正教学态度,给予不同成绩的学生同等的重视,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喜爱,同时用科学性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老师也应该在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的授课,提高课堂讲解的效率,整体提高学生们嗯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邓云珊,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调查以及转化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6.

  [2]张洁学科教学知识视角下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3.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