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
- 来源:教学与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12 20:33
摘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自主探究模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生是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公。所以在开展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习自发地参与到学习合作中。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灵活巧妙地创新语文教学方式,使用恰到好处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自我思考的能力,自发地进行语文学习活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要作用,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质量与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新一轮课改中对新时代小学生个人素养提出的要求。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学习文化基础与道德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国学常识与为人根本的一个学科。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学习可以让小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魅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和文字的能力。探究模式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带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的一种方式。利用这种方式激发学习获得语文知识与人文感知的一种重要新时代的创新教学方式,主旨是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过程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构建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堂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校及小学语文教师也逐渐意识到自主探究课堂构建的意义,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已取得较好效果。首先,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堂的有效构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并乐于自主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其次,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完善。最后,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要基于教材,一切从教材出发,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此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切实提升。
二、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中,不仅课堂中的学习很重要,课前的预习工作也是重要环节,最终决定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安排布置好预习工作,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做好学习预习笔记,之后在课堂上才能更高效率地进行听讲。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也会让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受益匪浅,逐渐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如,部编教材语文教材《找春天》,这是本单元围绕“春天”主题编排的第一篇文章,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更要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悟其人文主题中心思想,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本教材取消了全文注音,所以识字写字更需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通过查找工具书、结合以往学习经验,积累自己的识字方法。在情感方面,本篇文章文辞优美,富有意境,老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之中去感受其中的美,感受春天的美。通过为学生留课前预习任务,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研究,争取利用自己的学习尽可能理解更多的知识,对于疑难之处做好标注,提高了学生在第二天的听课效率。
(二)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新课探究
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中,老师要善于创新,使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丰富的课程中的表现形式、强大的感染力,来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新课探究之中,在兴趣的驱动下参与语文知识学习。
媒体信息技术拥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文体表现形式可以突破传统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老师根据课本内容来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由地畅游在知识海洋中,自主地探索知识、产生情感体验。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传统节日》这篇课文时,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领同学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和活动方式,感悟节日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培养同学们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因此,在新课导入环境,老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幻灯片播放以下的场景图片:贴春联,抢红包;祭祖、扫墓;吃汤圆,赛龙舟;包饺子,赏圆月。老师问:“播放的图片大家都很熟悉了,它们已经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国象征的节日。看着这几幅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些分别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吗?”通过多媒体创设的节日情景,激发了小学生们的感受和回忆,可以引导他们快速进入到本课的教学主题中。
(三)设疑激思,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效率
课上提出问题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不仅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对于低龄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如果要想激发他们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发展,需要老师善于设疑激思,通过提问具有启迪性、创造性的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激励学生们自主进入研究情景中,开展他们的语文思维,进而提升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其中理解诗句的意义是重点也是其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与同学们交谈。具体来说,老师可以针对某句诗中的一个字、一个词语进行“炼字”,例如,老师可以设计探究问题:朗读古诗,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其中内涵,感悟古诗作者表达的情感。通过重点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层层点拨调动同学们的思维,巩固了学生对这首作品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生本课堂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堂的有效构建,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促使学生在理解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升综合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的指导,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出高效的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堂。
参考文献:
[1]赵青兰.浅析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J].新一代:理论版, 2020(4):1.
[2]李萍.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 2020(10):1.
[3]徐丽.自主阅读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探究[J].文理导航,202(1 13):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