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写结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结构
- 来源:教学与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学结构,意义,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12 20:35
摘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两者本应该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读写分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阅读篇目与写作练习缺乏联系。本文以读写结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结构的策略为演技主题,分析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了在阅读篇目与写作练习之间建立联系、以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以读写结合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以读写结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结构的意义
以读写结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结构,能有效提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衔接性,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写作联想,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令学生同时获得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学习体验,从而完善语言思维结构,提升语言交流能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1]。
二、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指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交互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过程,必须要实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其中教师开展言语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求学生课上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过程,这两个过程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实现了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然而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却存在缺乏联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阅读篇目与写作练习之间缺乏联系,一方面,阅读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教师利用语文教材上的篇目开展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内容以教师自由布置题目或试卷试题为主,两者在内容上缺乏联系,无法形成相互促进的效果;另一方面,阅读教学过程贯穿语文教学过程始终,但写作教学却一般只在作文课上开展,大多数学校一周只有1—2 节作文课。
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时,教学内容缺乏深度,主要表现在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一般将教学重点放在生字词学习、美词佳句赏析和修辞手法学习上,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一般通过要求学生仿写句子来实现,对于选题、立意、情感等比较抽象的内容鲜少涉及[2]。
三、以读写结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结构的策略
(一)在阅读篇目与写作练习间建立联系
组织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实现阅读篇目和写作练习之间的联系,是实现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已经初步具备读写结合意识,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分别渗透其他内容,实现了比较浅层的听说读写,但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助力学生未来语文发展,教师应该追求更高层次、更有深度的读写结合方式,为学生组织质量更高、效果更好的读写活动。
首先,教师组织以读促写活动,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写作教学内容,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利用新学习的生字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开展单句仿写练习,还要组织学生学习阅读篇目的文章结构、情感表达、主题选取等,切实提升学生选题、写作能力,克服学生写作中缺乏灵感、结构松散等问题。例如教师在开展《找春天》的阅读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解决作文结构松散的问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由近及远描写、由静至动描写和根据看听闻触的感官顺序描写,指导学生利用重复句表达激动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自选夏、秋、冬季节,自选意象,利用大括号、箭头等符号规划文章结构,课后完成短文写作。
其次,教师组织以写促读活动,即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渗透阅读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利用“教师给定写作主题—学生自主开展写作练习—教师针对写作练习开展教学评价”的固定模式开展,一方面导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未实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导致写作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写作读后感或“文学评论”来实现读写结合。例如教师在完成《开满鲜花的小路》的阅读教学后,要求学生自选角度写作读后感或“文学评论”,其中读后感是指对文章主题的感悟,学生自选侧重点,可以长颈鹿大叔与鼹鼠先生的友情为主题书写自己对友谊的理解,也可以美好的礼物为主题书写自己对礼物的理解;文学评论是指对文章修辞手法、结构脉络等进行梳理,例如文章选用了设置悬念的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文章运用顺序的方式将一件事讲明白。
(二)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运用读写结合的形式,拓展延伸课文内容,令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提升言语理解能力,即能够通过阅读体会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够学习文章作者的表达方式,灵活熟练的利用文字将自己索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例如教师在开展《画杨桃》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卒章显志” 这一升华文章主题的手法,方便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运用,教师收集其他运用了“卒章显志”写作手法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帮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助力学生实现认识的飞跃,从而提升语言理解运用能力。
(三)读写结合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学生写作不可或缺的能力,而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脑海中搜集与写作训练相关的课文,通过重读课文获得写作灵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写作和阅读的有机结合。例如教师开展五年级下册“习作二”的记叙文写作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学期学过的记叙文,并指导学生重读课文,从课文中汲取写作灵感,如教师指导学生重读《祖父的园子》第三自然段,揣摩插叙对文章的推动作用和利用“据说”一词自然引出插叙内容的写作方式。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有利于完善学生语言思维结构、优化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构建读写结合的教学结构,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语文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徐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高效课堂的构建[J].小学生(上旬刊), 2022(10):16-18.
[2]王洪秀.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