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方法的应用研究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学,创新思维,应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7 10:59
次尼曲珍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扎果乡完小
摘 要: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各学科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带动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本文论述了创新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并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思维;应用
引 言
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应用创新思维方法教学,带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为学生未来创新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稍加带动即可涌现出许多奇思妙想。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思维创新的意识尤为重要。小学科学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拓宽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目的。
1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1.1 带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能够有效带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学生单纯的接收老师传递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进行科学教学,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学习,调动了小学生活跃的思维,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1.2 培养学生创新的学习习惯。创新是科学发展进步的力量之源,要从小培养学生创新的学习习惯。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创新思维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同时考虑学习习惯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加快推进科学教育模式创新。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小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不断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带领下主动学习科学知识。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学习空间,进一步发散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1.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科学老师在科教课程中,通过创新思维方法将适合现年龄阶段接受水平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小学生,并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科学实验,学生在自己实践过程中会产生疑问,从而增加其科学探究的欲望,进而提高其创新思维的意识。科教老师通过创新思维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小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了科学学习的兴趣。
2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方法的应用分析
2.1 丰富课堂知识,夯实基础。在科教课程中,一方面老师要教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小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程,没有完善的知识储备。因此,要丰富课程的内容,运用形象的教学手段或工具,为小学生讲解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老师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理解了相关知识,才能产生更深的记忆力。在科教课程上,老师通过利用多媒体、科教模具等多种教学工具,以一种更形象的形式将科学内容展现给学生,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牢固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观察树叶”的科教课程为例,学生需要学习不同树叶的形状、颜色及脉络等,老师可以通过制作PPT 或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模式,为学生呈现各种树叶的形状,颜色等。学生通过PPT 图片可以看到具体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如枫树叶是红色的,形状像手掌一样,杏树叶春天长出来是绿色的,到了秋天会变成金黄色,它的形状是椭圆形,像一把雨伞。通过这些直观的视频和图片,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2 设计探究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实践出真知,夯实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老师运用创新思维方法为学生设计科学探究任务,让学生动用大脑深入思考,积极动手尝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其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以“遇水开花”的科学实验为例,通过这个实验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实验耐心和动手操作能力,科学老师会让学生各自画出自己喜欢的花,然后把花按照轮廓剪下来,再将花瓣折向花蕊,最后将花放入盛有水的盘子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在整个科学实验过程中,完全是学生自己在操作,对于过程也就有了更深的记忆,最重要的是他们会更好奇实验的结果,看到纸花开了,他们会产生疑问。这就增添了他们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3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加强思维创新。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创新思维方法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于不认可的现象,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引导教学,使其自己通过一定实践活动解决疑问,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科学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老师才能发现学生的薄弱点,进而调整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实践、掌握科学知识。科学这门课程的是一个探索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研究、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挑战权威。比如“观察一颗植物”这一课程的教学,老师可以先把学生分成几组,然后拿出一种植物(以菊花为例),先让小学生们讨论这种植物的味道是怎样的?然后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方法,找出这种植物的味道。没有喝过菊花水的学生和了解菊花味道的学生会各有见解,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最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老师的讲解得出结论。这样的创新科学课程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的观点,再经过老师的引导得到科学结果,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提升。
2.4 设计科学实验作业,培养创新意识。目前“双减”政策下,小学生的可支配时间相对较多,可以通过科学实验,丰富课后活动内容,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科学创新的意识。科学实验的作业内容要丰富,形式可灵活,可以进行课外科学观察或者科学小实验等,能够让学生真正从课本内容延伸拓展到课外,从而真正达到知识的学以致用。例如,“制作万花筒”的科学小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认识万花筒的成像原理。首先要知道制作万花筒所需要的材料,然后了解制作万花筒的过程,最后对万花筒进行观察。通过科学实验作业,使他们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并开阔了视野,使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科学实验的切入点,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科学和生活的联系,更进一步地实现科学学科的教育作用。
结 语
在我国当前大力提倡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中运用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是一个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在各个方面训练了孩子的科学思维,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对知识、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极大的推动了学校科学教育工作,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邝泽林. 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C]// 教师教育论坛( 第一辑). 2019.
[2] 潘进梅.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探讨[J]. 2020.
[3] 江军华. 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思维方法选用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20(10):1.
[4] 封宝功. 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3):1.
作者简介:次尼曲珍(1994.09)女,藏族,西藏山南贡嘎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从事教师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