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班主任学生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学生管理,德育教育,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7 11:00
次仁布赤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完全小学
摘 要:班主任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学效果的实现离不开班主任的管理。在班主任对于班级进行管理时,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由于认识不同、观念不同、立场不同,经常会产生一些小摩擦,也极容易促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产生敌对的不良关系,进而就出现学生不服管教、教师厌倦管理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而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则应该归因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不理解。当今,在新课改教育的不断深入下,班主任对于小学班级管理的改革举措也在逐渐推进。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学生管理;德育教育;实践
小学班主任是职掌班级各项事宜的主导者,肩负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要责任,与此同时,促进学生管理高效性的逐步提升也是其主要职责。但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仍有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学生管理策略时,仅关注学生卷面成绩,对其学习品质的养成、价值观念的树立,未能予以特别注意,加之教育指导理念积重难返,班级管理形式过于模式化、程序化,使得德育教育糅合效果差强人意,继而阻碍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有关小学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难点
1. 师生之间的互不理解
在传统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束缚下,小学生内心对于班主任教师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敌对心理,而学生这种内心的抵触情绪往往就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另外,班主任在面临学生产生的抵触情绪的,不是加以疏导,而是加大对于学生的管理力度,想要以此促使学生放弃抵抗,这样往往也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师生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解决,还在加深,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相互不理解,就会导致师生关系破裂的局面出现。
2. 忽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往往是耳提面命、谆谆教导,手把手的教育,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另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的推进中,也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很少有班主任注重对于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是教师,而并非是受管理的学生。然而,他们都忽视了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才是当前管理中最为有效的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极其有必要的。因为毕竟只有学生自身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形成,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学生自我约束、自主管理,才能促进学生更积极地、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3. 个别教育管理存在困难
由于学生之间的性格、特长、心理特点都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就会产生差别。在这一层次下,怎样使得班级内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则是班主任最为头疼、烦恼的问题。另外,由于班主任和教师往往都是比较偏爱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对于个别成绩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不愿意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此外,由于个别学生成绩较差,班主任往往会给予个别辅导,从而帮助这类学生改变现状,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毕竟此项工作在实际情况中也需要长期的坚持与时间,班主任在执行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难题。
二、针对小学班主任学生管理中难点的对策
1. 建立融洽师生相处关系,营造良好教育指导氛围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将德育理念融入其中,以平等的态度、过硬的专业能力,对学生加以教育指导,同时还要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相处关系,促使其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主动敞开心扉,与班主任展开深入交流,表达出自己所想所感,进而获得及时引导启发。为达到这一目标,班主任需借助自身的榜样力量,为学生带来耳濡目染影响,以积极的态度熏染和浸润学生,促使学生形成美好的心灵世界,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关心爱护班级内的所有学生,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生活,针对性格较为内向孤僻的学生,可通过组织趣味集体活动,激励其踊跃参与其中,由此帮助学生融入班集体。
2. 强调民主,激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已初步建立起民主意识,也已形成一定自主观念,这一阶段学生更热衷于凭借自己的实践努力来实现进步与发展,但受原有应试教育机制的束缚,小学班主任仍全权掌管着班级管理的各项事务,班级环境也较为沉闷,学生的自主观念也受到极大克制。具体而言,小学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行为准则后,只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行为准则,对于学生提出的建议,班主任却未能予以足够的关注,致使学生逐渐失去话语权,面对班主任的教育指导,也不愿再主动接受和配合。针对此种情况,小学班主任需在实际学生管理期间,将学生当成班级真正的主人,同时将自主、民主观念融入其中,以调动起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譬如,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行为准则时,可邀请全体学生召开一次班会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先由班主任点明主要方向,再由学生就各项纪律规范表达所想所感,由此联手制定出本班班规,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观念与民主意识就能得到充分发挥,面对由自己亲自制定的班规,也能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在班级行为准则实行一段时间后,班主任可带领学生再举办一次班会活动,在班会中激励其就班规的实行情况给出建议,指出其中的不妥当之处或存有的弊端,在此前提下与学生展开研讨,以找到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高效性。
3. 学校与家长的支持
班主任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学校与家长的多方支持。首先,学校应该为班主任工作的推进创造极大的施展空间。学校对于相关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以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境为基础。另外,学校应强化班主任培训,坚持人文关怀,最大程度上地对于班主任工作予以支持。此外,家长应与学校多沟通交流,建立家校联合制度,定期进行家校联合的活动,保证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推进,需要多方支持,多方推动,而学生自主管理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文的调查研究,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对于班级内的教学效果以及集体责任感、荣誉感的培养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就此针对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对策分析,希望能够给广大读者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丽 . 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学周刊, 2016(17),18-19.
[2] 陈洋 .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中国高新区,2018(13):149.
